正文 第43章 火車票史話和鐵路路徽的由來(1 / 1)

早飯後,叮叮媽媽幫爸爸整理行李,原來叮叮爸爸的休假結束了,今天要去出差。

叮叮黏在爸爸身邊,“爸爸,你是坐飛機還是坐火車?”

“天氣不好,我這次坐火車走,看,晚上的臥鋪票!”叮叮看著火車票,心裏不禁琢磨起來:“爸爸,火車票是什麼時候有的啊?”

爸爸摸著叮叮的小豆芽說:“我給你講講火車車票和我國鐵路路徽的來曆吧!”

1830年9月17日,利物浦—曼徹斯特鐵路正式開通運送旅客,這時就誕生了第一張火車票。這張火車票長88毫米、寬60毫米,車票上隻印有站名,而發車時刻、乘車日期及發行者簽名均由售票者書寫。當時還發行了開業紀念的特別站台票。

從此以後,陸續開業的鐵路紛紛效仿利物浦—曼徹斯特鐵路,發行了大小各異的種種車票。雖然有的車票上除印有站名外還印上了公司的名稱或乘車等級,但發車時刻、乘車日期及其他必要事項仍由售票者填寫。各鐵路公司對自己的董事則發行了用象牙或金銀製作的終身免票,以顯示他們的特權。

隨著鐵路的優越性日益突出,出行乘坐火車的旅客越來越多,靠售票者逐張填寫車票的辦法顯然已不再適應了。於是便應運而生了世界著名的“埃多蒙桑”式車票—即卡片式車票。這種用厚卡紙印製的車票,尺寸為2英寸×1英寸(57×30毫米),被稱之為埃多蒙桑式的車票。由於埃多蒙桑式車票簡便易行,很快被英國、法國各鐵路公司采用。以後,這種卡片式車票風靡世界,並逐漸演變為今日的標準型車票。

埃多蒙桑式車票並未涉及到顏色,後來英國四大私有鐵路達成協議,規定:一等車票為黃色或白色,二等車票為綠色或藍色,三等車票為褐色、赤褐色或綠色,犬用車票為紅色,其他車票用橙色。

中國鐵路最早的標準客票也是卡片式客票,尺寸為57×25毫米,票麵底紋的顏色分別規定為:軟座客票為淺藍色,硬座客票為淺紅色,市郊客票為淺紫色,簡易車客票為淺綠色,棚車客票為橙黃色等等。20世紀80年代,中國深圳火車站率先使用計算機售票,車票也改為軟紙式。1997年,鐵道部確定了計算機車票的統一樣式,電子火車票不是事先印製好的,而是在售票時使用打印機現場打印的。目前,凡是實行計算機聯網售票的車站,都使用這種車票。現在,新版防偽火車票投入使用,全國一線城市還陸續開始了實名製售票。

中國鐵道部自1949年5月起向社會各界征集路徽式樣,陳玉昶設計的圖案,經鐵道部采用,得到酬謝小米800斤。中國鐵路路徽整體看去猶如一台迎麵奔馳而來的蒸汽機車。路徽代表機車正麵,外部半圓形為人民的人字,代表人民,“I”是鐵軌的橫斷麵,代表鐵道。整個圖麵代表人民鐵道。

多年來,火車票有了很大變化,從過去簡易車票、篷車車票到現在的硬座票、硬臥票、市郊票及學生、殘疾人等半價票,從普通車票到動車車票,從不記名車票到火車票實名製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講,鐵路客票濃縮了我國鐵路的曆史,記載了我國鐵路的發展軌跡。

鐵道部規定,全國鐵路職工佩戴的證章、符號、帽徽、紐扣,以及機車、車輛、建築物及會場裝飾和一切鐵路公用物品標記,均應按照規定,統一製用。除路徽外,凡參與國際聯運的客車,必須在側牆外中部懸掛國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