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娟是一個推銷員,她現在做的是推銷一款價格為495元的烹調器具。
一天,她來到一個人群集中的地方做推銷。她一邊示範這款器具,強調它的性能強和節省燃料的各種優點;另一邊將烹調好的食物分發給圍觀的人員品嚐。正在這時,有位在當地出了名的“鐵公雞”一邊吃著烹調的食物,一邊還大放厥詞:“你的產品再怎麼好,我也不會買的。”
次日,小娟敲開了“鐵公雞”的家門。“鐵公雞”一見到小娟,便清楚了她的來意,於是就直言不諱地說:“你我都知道,400元一套的鍋,我是決不會買的。”
小娟看了下“鐵公雞”,然後掏出1元的鈔票,很快地把它撕了個粉碎,然後問他:“你看著心疼嗎?”
“鐵公雞”對小娟的舉動感到很驚訝,他頓了頓神,說:“那又不是我的錢,我一點也不心疼。如果你喜歡這樣,你就繼續撕吧。”
小娟緊接道:“我撕的可是你的錢,不是我的錢哦。”
這下把“鐵公雞”給懵住了:“明明撕的是你自己的錢,怎麼會是我的錢呢?”
小娟故弄玄虛地說:“你結婚怎麼也有20年吧?”
“結婚和這有啥關係?”“鐵公雞”甚是驚異。
“咱就按20年算,如果用我的這款烹調器做飯,你每天可節省1元,一年360元。而過去的20年,你沒用我的烹調器,那你就白白損失了7200元,不就等於白白撕掉7200元嗎?而今天你還沒用它,那和撕了1元有何區別。”
經她這麼一說,“鐵公雞”略有感悟似的,便選購了一套。其他人聞訊趕來,也都爭著購買這款烹調器。
剖析這則事例,我們不難發現,小娟之所以成功說服“鐵公雞”,主要是由於她通過自己預先設置的思維和舉動,利用和把控對方“鐵公雞”的心理特點,巧妙地將自己“買我的烹調器,可以幫你省錢”想法植入到對方的頭腦中,並通過獨特的語言轉化和具體的數值引誘對方走入特定語境,讓對方第一時間感知“這東西確實很棒,又可以為我省錢”。這也正是小娟成功推銷“鐵公雞”的秘訣所在。
像“鐵公雞”這類人物可謂有很多,他們在實際的交往中往往固執己見、一意孤行。在現實生活中,這類人我們都會遇到。要想讓他們認同你的觀點,說服他們,有時甚至比登天還難。
麵對這些,我們就應當好好學學以上事例中的經典做法,那就是:善於觀察,在觀察中找突破口;巧設語境,讓他人感知“一切都是為他好”;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問題、辦事情。隻有這樣,對方才能感知你的存在,才能了解認同你“為他”的想法,並將你的想法植入他的頭腦當中,直到最終說服他,並按照你的想法去行動。
3.找到對方的軟肋就能說服
現實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固有的思維,都有自己識別事物真偽的能力以及對事物作出判斷的側重和標準。要想成功說服他人,就需要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特性來影響他人觀點和思維,繼而改變自己的所作所為。通常情況下,說服他人,我們采用的做法,大多以正麵說理的方式去影響改變對方自己的行為和思想。但有時,我們也需要以挖苦、諷刺等方式刺激他人的逆反情緒,利用他人的軟肋,讓他人去做他本不願做的事,以此來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
據《史記》記載,漢武帝有位奶媽,經常出入他身邊,也深得他的歡心。由於漢武帝非常重視“孝道”,於是對她也照顧有加,時常賜帛奉食,甚至還將她看中的土地恩賜於她。可是沒想到的是,奶媽的子孫極為不肖,仗著她受漢武帝恩寵,經常在光天化日之下蠻橫狂妄、禍行鄉裏,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有些官員對此頗為憤慨,實在是看不下去,便將實情告訴了漢武帝。漢武帝得知後,極為震驚,便下旨嚴查,要將奶媽一家遷徙到邊疆。
奶媽得知消息後,內心極為不安,擔心自己年邁,身體恐難吃消舟車勞頓之苦。於是,她請求東方朔想辦法來幫她躲過此劫。東方朔深知奶媽與漢武帝的關係非同一般,對於她的哀求,他也不好推脫,隻好應許。他理清其中關節,便告訴奶媽說:“當皇帝下令法辦您時,您最好什麼話都不要說,要保持沉默,任憑他處置。否則,皇上就會越發氣憤。而您需要做的是拜別臨走時,要多回頭看看皇上即可。到時,我自有辦法來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