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 進諫(1 / 2)

“得先生之疏,令嘉撥雲見日。”

趙嘉放下手中書頁,上前緊緊握住鄭國雙手,臉上滿是歎服之『色』。

他根本想到不,在這個偏古時代,居然還有如此見識卓絕之人。

不過很快,趙嘉就皺眉道:“先生之疏,雖極盡詳細介紹了蝗蟲的出生以及預防,能夠從根源上解決蝗災。”

“然各地蝗災今已開始泛濫,就以上黨各地為例,吾雖下令各級縣吏與百姓協力滅蝗,奈何效率太低,更兼蝗蟲實在太多,除之不盡,如之奈何?”

鄭國臉上浮現出些許笑意,繼而又從懷中掏出了一封奏文。

趙嘉略帶疑『惑』的結果奏文,看到了最上麵的滅蝗三策,當即開始瀏覽裏麵的內容,越看越感到驚訝,繼而麵『露』狂喜之『色』。

第一策:吾觀湖旁居民,言蝗初生時最易撲治,宿昔變異,便成蝻子散漫跳躍,勢不可遏矣。

法當令:居民裏老時加察視,但見土脈墳起,便即報官,集眾撲滅,此時措手力省,功倍其二。

第二策:若已成蝻子跳躍行動,則須開溝打捕。

其法:視蝻將到處,預掘長溝,深廣各二尺,溝中相去丈許即作一坑,以便埋掩多集。

人眾不論老弱悉要趨赴,沿溝擺列,或持箒,或持撲打器具,或持鍬鍤,毎五十人用一人鳴鑼其後,蝻聞金聲努力跳躍,或作或止漸令近溝,臨溝即大擊不止。

蝻驚入溝中,勢如注水,眾各致力,掃者自掃,撲者自撲,埋者自埋,至溝坑具滿而止。

前村如此,後村複然;一邑如此,他邑複然,當浄盡矣。

若蝗如豆大尚未可食,長寸以上即烹煮暴幹以供食也。

第三策:蝗成則振羽能飛,飛即蔽天,又能渡水,撲治不及,則視其落處,糾集人眾各用繩兜兜取,布嚢盛貯。

或夜於田間點燃篝火,蝗蟲喜光,如飛蛾撲火而去,再以百姓集中捕捉,無論焚燒掩埋,亦或留下食用皆可。

百姓捕捉蝗蟲,都是捕捉長大成蟲,對於尚未孵化以及蝻(蝗蟲的若蟲),或根本不識,或無計可施。

那樣的話,縱然百姓們捕捉再多蝗蟲的成蟲,隻要蟲卵尚在,幼蟲尚在,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蝗蟲啃食莊稼。

鄭國的這三道滅蝗之策,可以說是包含了蟲卵、幼蟲以及成蟲的三個階段。

特別是利用蝗蟲的趨光『性』,以篝火吸引大量蝗蟲,再集中捕殺的方式,將會極大提升捕捉蝗蟲的效率。

趙嘉舉起手中奏疏,激動的說道:“有此滅蝗之策,蝗蟲何足道哉!”

“吾得先生,何其幸也!”

看到自己的建議被采納,而且趙嘉還給了如此高的評價,鄭國心中也十分高興,覺得自己多年研究的心血沒有白費。

不過很快,他就問道:“吾聞君上以三鬥粟錢而易蝗一鬥,不知然否?”

趙嘉笑道:“以錢易蝗,乃是為了提升百姓們捕捉蝗蟲的積極『性』。”

鄭國卻是正『色』道:“君上以錢易蝗,自然可以極大提升百姓們捕蝗積極『性』,然假令鄉民去邑數十裏負蝗易錢,一往一返即二日矣。”

“吾所見蝗盛時,幕天匝地,一落田間廣數裏,厚數尺,行二三日乃盡。”

“此時蝗極易得,官府錢糧有幾,乃令人往返道路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