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秋耕(1 / 2)

時間流逝,轉瞬已經到了八月,天氣開始轉冷。

卻說趙嘉采納鄭國滅蝗之策,軍民齊心協力,極大遏製了蝗蟲的蔓延,保住了田間為數不多的糧食。

饒是如此,幹旱、蝗災仍舊讓糧食大幅度減產,許多地方的收成,甚至根本不夠百姓自己食用。

趙嘉極力進諫,趙王偃遂下詔免除所有災荒地百姓賦稅。

沒有了沉重的賦稅,再加上百姓們在滅蝗期間攢到的錢財,倒也能夠艱難度日。

不過如此一來,趙國國庫今年幾乎沒有收成。

若非破燕之後從齊國換來許多糧食,趙國恐怕根本難以支撐軍隊所需糧草。

假都中陽。

雖然新都已經逐漸完善,然今歲收成不好,為了節省開支以及穩住人心,趙嘉並未遷都,繼續將行政中心放在中陽。

平岐君府。

李斯看著各地送來的公文,臉『色』濃重的說道:“君上,趙地位於北方,每年糧食隻收一季。”

“秋收完畢,田地被翻土以後,現在都尚在閑置,待來年開春播種糧食,又要到秋季方能收獲。”

“然今歲百姓收成過低,哪怕有官府免除賦稅,恐怕也很難支撐到來年秋收。”

趙嘉聞言,不由眉頭大皺。

“從秋季收獲到來年開春,尚有半年時間,為何不在田間種植其餘糧食?”

李斯對曰:“君上有所不知,趙國土地大多貧瘠,每年一季收成最好,若不斷壓榨土地,反而會影響來年收成,得不償失啊。”

趙嘉輕輕捋了捋胡須,不發一語。

過猶不及的道理,趙嘉如何不懂?

這個時代沒有化肥,僅僅依靠人畜糞便,想要讓土地不間斷種植糧食,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相反,適當休耕不僅不會影響土地出產,反而會藏糧於地,乃可持續發展策略。

“我似乎記得,後世隻有長城以北因為太過寒冷,才會種植春小麥,每年收獲一季。”

“至於長城以南,大多種植冬小麥,待來年收獲糧食以後,還能再種植一季大豆。”

趙國雖然地處北方,卻仍在長城以南,若按照後世經驗,完全能夠做到一年種植兩季。

現如今,唯一擋在趙嘉麵前之事,那就是讓土地保持足夠肥力。

沉『吟』許久,趙嘉忽然說道:“事急從權,令百姓們焚毀荒草,將草木灰與人畜糞便混合灑於田間,再種一季!”

李斯臉『色』微變,勸道:“君上有所不知,粟都有其耕種時節,縱然不考慮土地肥力問題,冬季恐怕也不能種植啊。”

也不怪李斯如此。

假如此時胡『亂』種地,不僅會消耗掉大量種子,甚至會影響來年耕種。

是以,哪怕沉穩如李斯,此時也有些著急了。

趙嘉卻是反問道:“據我所知,此時種植麥剛好,為何偏偏要種植粟?”

李斯聞言愕然道:“麥雖可食,然極難下咽,百姓向來種植不多,且種植出來也都給牲畜食用,君上下令種麥,恐怕百姓不會同意。”

聽到李斯的話,趙嘉並不覺得奇怪。

小麥雖然在商朝中後期就已經出現在華夏,然而由於其難以下咽之故,種植並不普及,基本沒有人會食用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