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二臣相左(2 / 2)

“今召先生回中陽,正是為了此事,不知先生有何看法?”

範增聽完趙嘉的敘述,抬頭看了看臉上始終帶著笑容的李斯,不由眉頭微皺。

隨後,他對著趙嘉作揖道:“據臣所知,自燕以舉國之力攻趙以來,趙國幾乎連年征戰,府庫錢糧入不敷出,百姓早已疲憊厭倦。”

“趙雖每戰皆勝,廣地無數,然新得之地百姓尚未誠心依附。”

“更兼今歲幹旱、蝗災並行,縱君上滅蝗及時,百姓收成仍舊十分微弱,果腹尚且不足,更無多餘錢糧交付官府。”

“今卒已疲憊、民已貧乏、又缺錢糧,如何起兵攻秦?”

李斯聞言,臉上笑容逐漸收斂,沉聲道:“想必先生居於邯鄲多時,不知這些年君上以釀酒為由,從各國商人那裏購買了多少糧食。”

“如今中陽官府秘密糧倉之內,糧草早已堆積如山,起兵攻秦,不在話下。”

李斯言下之意,就是範增遠離權力中心,不知曉行情就不要胡亂發表言論。

範增卻不退讓,反問道:“中陽所存糧草,能否令趙國數百萬人衣食無憂,安然撐到明歲收獲糧食?”

李斯拂袖道:“官府豈是善堂?百姓糧食不夠大可節衣省食!君上滅蝗在先,上奏免除災區百姓賦稅在後,趙國百姓無不感恩戴德。”

“君上所做已然足夠,縱有些許好吃懶做之人撐不過這個冬,然比起攻秦大業,這點死傷又算得了什麼?”

“慈不掌兵,先生熟讀兵書,難道連這個道理都不懂?”

範增笑道:“慈不掌兵,乃為將之道;君上所需,卻是為君之道。”

“將,可為勝利不折手段,縱犧牲部分無辜士卒生命,隻要能夠取得勝利,都在所不惜。”

“然為君者,施恩於民固可得百姓頌揚,以恩義挾持民意,以必大失民心。”

“吾常聞君上言:百姓如水,君王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不顧趙地士卒之疲倦,不顧趙國百姓之死活,而冒然興兵伐秦者,縱得一時之利,亦必失下之心。”

“且吾聞: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秦曆經數代明君,底蘊之深厚,無可比擬,縱這些年屢逢敗績,又得幹旱、蝗災、瘟疫肆虐,亦非好相與之輩。”

“趙以舉國之力伐秦,勝負未可知也,勝亦不得全功,敗必萬劫不複,予以為不可貿然興兵也!”

範增的一番話,可謂是振聾發聵,然而李斯聽完,卻是仰大笑三聲。

趙嘉問道:“敢問先生為何發笑?”

李斯反問道:“君上可知,昔年商君三見秦孝公之事?”

趙嘉曰:“願聞其詳。”

李斯笑道:“昔年秦孝公下求賢詔,商君應召入秦,初見秦孝公,大講三皇五帝,上古君主之帝道,秦公怒而去,不屑帝道也。”

“商君二見秦公,大講仁義王道,秦公昏昏欲睡,誌不在王道也。”

“商君三見秦公,獻上治秦九策,明令法令,獎勵耕戰,以霸道治民,以霸道奪下,終成霸業,威壓關東六國。”

“今乃大爭之世,範增先生不以霸道取下,反而婦人之仁,錯失滅秦良機矣!”微信關注“優讀文學”看,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