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法苑又添百花香(2 / 2)

細細品味本屆獲獎作品,有以下鮮明特征:

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眾所周知,將多種社會題材納入法製文學框架內是標誌法治文學原創作品成熟的重要因素。本屆大賽的參賽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畫卷,呈現給讀者的包括諜影重重:如蔚小建的《刀走偏鋒》、丁伯慧的《跑馬鎮情人》;警界風雲:如葛輝的《黑幫白道》、劉驤的《老警》;奇案推理:如洪順利的《第一現場》、馮銳的《胭脂臉》等優秀作品。

人物塑造,展現自我。本屆大賽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取得了較好成績。如丁伯慧在《跑馬鎮情人》中通過獨具匠心的“我”,構成一個又一個曲折跌宕的懸念謎團,還對自己的靈魂世界的不斷探尋、剖析,給人一種坦誠真實可信之感,從而使作品內容更能感染和打動人。洪順利在《第一現場》中描述的老刑警丁一川以一種“似是而非”的高超破案手法,一層層地“剝筍”,為我們留下了從始至終的“連環”懸念,引導讀者非要閱讀到底不可,因此頗具吸引力。

風格迥異,手法純熟。創作風格的多樣化使作者的敘述角度靈活多變,而帶給讀者的自然也是豐富多彩的閱讀享受。譬如蔚小建的《刀走偏鋒》以1955年周恩來總理出訪印尼參加萬隆國際會議為時代背景,所設計的故事情節構成邏輯縝密,懸念環生,因此具備了吸引讀者讀下去的藝術內驅力。此外,作者還巧妙運用故事節奏結合以鬆緊緩急的微妙變化,使作品的層次感極為鮮明,顯示了作者對故事情節發展的高超掌控能力。

價值體現,勵誌感人。法治文學原創作品不僅融社會生活、法製建設、人文精神於一體,同時兼備啟發性、參與性和娛樂性,作者以非常寶貴的社會責任感,在這種被稱為“益智文學”的解謎框架裏通過跌宕的情節、生動的故事,給予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正義與邪惡、生與死的揭示,對人生所處的各種環境尤其是困境下的生命思考作出警示。

紀實文學,異軍突起。本屆大賽紀實文學類獲獎作者有30人,征集作品更多達605部(篇、首)。它無疑印證了法治紀實文學寫作與傳播這一特殊的社會行為所承載的社會思想啟蒙責任。法治紀實文學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的“特殊預警”方式,除了要充分反映和記錄中國社會發展的重大法治進程和曆史事件等,也應注重拓展題材空間,以創作出具有先進思想性和現實意義的優秀作品,使其在題旨價值、敘事形式等方麵彰顯活力和張力。值得一提的是,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前衛雜誌社在這方麵發揮了積極的引領作用,並為大賽紀實文學類評獎工作的順利進行做出了重要貢獻。

幾年來,中國法治文學正以原創作品大賽的形式,不斷修正著法治文學的創作定位,開掘著自己的優勢。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走以“文學的形式,承擔法律普及、推進依法治國”的道路,從而為最廣大的社會公眾服務,為實現“繁榮法治文化推進依法治國”的崇高目標,不斷地做出新的貢獻。

中國法學會法製文學研究會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