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自己的努力,佟大為順利地考上了沈陽的一所中專學習經濟管理。在這裏上學期間,佟大為曾當過一次群眾演員,當時導演誇他外形不錯,佟大為就萌生了考電影學院的想法。湊巧的是,當年上海戲劇學院在大連招生,佟大為就一個人去大連麵試。最終,他順利地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不過,之後的演藝生涯並不那麼順利。
1998年,佟大為在上海戲劇學院讀大四,接演了人生中第一部戲《嫂娘》,然而,他的角色很快就被一個同班同學給取代了。當時佟大為心裏鬱悶極了,長達3個月的時間裏,他在學校走路都不敢抬起頭來。但是有一天,他突然釋懷了,“進組試戲,我連台詞都沒背下來,是拿著劇本去試的。這怪不了別人,隻能怨我自己不努力”。嚐過不努力的教訓後,佟大為變得努力起來,他沒忘記為了讓家人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他變得勤奮,在每一次拍戲前都做足功課。
2012年,佟大為接到吳宇森導演的邀約,在電影《太平輪》裏演一個通訊兵。為了演好這個草根角色,他迅速開始學習通訊兵的技術,當他得知湖南有親曆那個時代的老兵時,他第一時間趕往那裏,和老兵聊往事,拉家常。佟大為說:“演戲演的是一種感覺,隻有你心裏真正感受過的,才能把它演好。”
跟《奮鬥》裏的陸濤不同,現實中的佟大為是一個內向,甚至有些口拙的人,他自認為自己沒有演員的靈氣,但一直走在努力的路上。
如果不是為了愛我們的人和我們所愛的人,努力的意義又何在呢?和關悅結婚並育有一個女兒之後的佟大為,更加努力地在拍戲,為了讓家人過上美好的生活,付出再多他也是開心的。
作為一個普通人,可能我們沒有佟大為那樣的機遇,但是我們一樣可以用我們的方式來為所愛的人和愛我們的人而奮鬥。下麵這個普通人奮鬥的故事,更加動人。
一個男孩,13歲那一年,父母離異,他迅速長大。他每天早晨自己做飯,吃完後還給早起賣菜的媽媽送去。放學後還一邊寫作業一邊幫著媽媽看攤算賬,這是一個13歲少年的奮鬥方式,為的是讓媽媽盡可能地多省心少操勞。
大學畢業後,他到一家外企做了會計,工作兢兢業業。28歲那一年,他結婚了,婚後的他幾乎不出去應酬,每天準時回家,和愛人一起做家務、準備晚餐。這是一個男人的奮鬥方式,為的是讓心愛的女人每一天都過的幸福。再後來,他有了一個女兒,女兒上幼兒園後,他每天負責接送。除了努力工作,他晚上還開始做起了自由撰稿人,用稿費換取女兒的零食和玩具。這是一個年輕父親的奮鬥方式。
人生,也許難得圓滿,但隻要帶上愛出發,為了愛出發,再辛苦的路也是甜蜜的。也許,我們的工作很平凡,也許,我們的收入並不豐厚,但是因為傾注了所有的愛,這一切都顯得那麼美好。
6再試一次,別甘心就這麼認命
有句老話叫作“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對此我是不讚同的,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命運是真正可以被預測的,所有的預測不過是自卑者的自證預言罷了。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遭遇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失敗,所不同的是,有些人輕易地就選擇了低頭認命,而有些人則會一直不屈不撓地抗爭。這一次不行,那就再試一次,即使再失敗,沒關係,還有下一次。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的航程,誰要想成功必須要具備這種永不放棄、永不認輸的精神。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去阿裏巴巴應聘,而當時阿裏巴巴並沒有刊登招聘廣告。見麵試官疑惑不解,年輕人解釋說自己是碰巧路過這裏,就想來試試看。麵試官覺得這個年輕人有點意思,就破例讓他試試看。不過遺憾的是,這個年輕人表現得很糟糕。年輕人解釋說,這都是因為他沒有提前做好準備。
最後,麵試官說:“那你就等準備好了再來吧!”
一周以後,年輕人又來到了阿裏巴巴,但這一次,他依然沒有贏得麵試官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