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是不可預測的,所以不要自我設限
令大部分人在成功路上止步不前的,不是環境因素,也不是自身的才能,而是自我設限的信念。縱觀古往今來,乃至我們周圍的成功人士,他們身上都具備一種品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克服障礙的能力。
人與人之間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僅僅是思維方式不同而已。為什麼有的人會成功,而有的人卻會失敗?成功的法門究竟來自哪裏?事實上,一切都源於大腦的思維方式。失敗者在自己內心設置層層枷鎖,對大腦進行自我設限,以至於阻礙了自己前進的步伐。
一個人一旦自我設限,就不再一往無前,甚至不斷降低成功的標準,給自己消極的心理暗示:你隻能做到這樣了。久而久之,這個人就會變得害怕失敗,做事畏首畏尾,以至於錯失一次又一次的機會,最後隻能甘於平庸。
科學家們曾做過這樣一則實驗:把跳蚤放在一個玻璃杯中,發現跳蚤很容易就跳了出來,跳起的高度為其身長的100多倍。按照身高與跳起的高度作比例計算,如果跳蚤像人這麼大,那麼它跳高的高度可以達到200多公尺。這一項紀錄即便是最優秀的跳高選手也不可能做到。
隨後,科學家們在跳蚤所在的玻璃杯上加一個玻璃罩,“咚”的一聲,跳蚤撞在玻璃罩上。連續多次後,跳蚤變聰明了,為了避免碰撞,跳躍的高度總保持在玻璃罩以下。
一天後,科學家把玻璃罩拿掉,跳蚤還是維持在原來的高度跳動。三天後,跳蚤還是在原來的這個高度跳。一周過去了,跳蚤還是在玻璃杯裏跳來跳去,這時的它再也無法從杯子裏跳出來了。
我們周圍有很多人都在過著這樣的“跳蚤人生”。起初的時候,意氣煥發,不斷地追求成功,但總是事與願違,屢試屢敗。經過幾次失敗之後,學乖了,習慣了,麻木了,他們開始質疑自己,開始降低成功的標準,即便早已取消了原有的一些限製。就如同“玻璃罩”被拿掉了,可這時的他們早已沒有了再試一次的勇氣。他們被撞怕了,在他們的潛意識裏,他們頭上的“玻璃罩”依舊存在。就這樣,他們體內蘊含的巨大潛能就這樣被扼殺了。
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隻有敢於向自己挑戰,並戰勝自己,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如果你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征服自己。突破自我,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美國總統羅斯福說:“沒有你的同意,沒有人能夠讓你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一個人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往往取決於給自己設定的心理高度。倘若你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同凡響的人,那麼你就能取得非凡的成就;倘若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平平庸庸的人,那你的人生注定會變得平庸。
下麵讓我們看一個80後的不設限人生:
尼克·胡哲,1982年12月4日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的一個普通家庭,一生下來就沒有四肢,如同一尊殘破的雕像。這副模樣起初就連他的父母都無法接受。可以想見,這樣的身體給他造成了多大的困難。尼克所能利用的身體部位,隻有一個長著兩根腳趾的小腳,他妹妹稱之為“小雞腿”,因為他們家的小狗曾經誤以為那個是雞腿,想要吃掉它。
尼克無法走路,不能提東西,並且常常忍受被眾人圍觀的恥辱。這一度令他十分消沉,甚至想到過自殺。還好,他在最後一刻,腦海中浮現出爸爸媽媽在他墓前哭泣的樣子,於是他放棄了。活著,是他做的最正確的選擇。因為這讓他有機會看到,原來他的人生有著無盡的希望。
盡管尼克沒有健全的四肢,但他有一個聰明的大腦,和一副好口才。他經常用十分輕鬆的語調來調侃自己的經曆,他不在意周圍人訝異的眼光,他非常努力並且對自己充滿信心,而事實上,他真的做到了大部分人無法做到的事:他成了一名全球知名的勵誌演說家。
19歲時,尼克打電話給學校,推銷自己的演講,一次次的拒絕並沒有使他放棄。在被拒絕52次之後,他終於獲得了一個5分鍾的演講機會,盡管薪酬隻有50美元,但他非常高興。從此,他的演講生涯序幕正式拉開。
尼克的嗓音富有磁性,語言幽默,思路清晰,最重要的是,他有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曆可以跟別人分享,給人以力量與勇氣。經過多年的磨煉,尼克具備了異常堅韌的心智以及豐富的人生閱曆。這些精神上的素養完全彌補了身體上的缺陷,幫助他超越了四肢健全的大部分人,取得非凡的成就。
尼克天生沒有四肢,他突破了身體的極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潛伏著一頭雄獅。人隻要敢想敢做,敢於突破自我限製,喚醒自己心中沉睡的雄獅,那麼奇跡就會發生。不管你過去怎樣,現在怎樣,你隻要問問自己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不斷朝目標前進,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告訴你“這是不可能的”,你依然不放棄,那麼,你就已經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