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果你自己都認為自己不行,那麼誰都幫不了你
信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營養調料。沒有信心的生活,不能稱之為完美的生活。不要認為自己沒有用,不要老是坐在那邊看天空。如果你自己都不願意動,還有誰可以幫助你成功?
人的思維通常有以下定律:從想法到證據再到結果。比如,心裏想著說自己不行,就會努力搜集證據來證明自己不行,最後自己的所作所為果然證明不行。
因此,當我們在做事情時,不妨試著改變自己的想法,先想自己還可以,接著搜集證據來證明自己還可以,接下來得出自己其實還可以的結果。然後,從自己還可以進步到自己很出色,然後搜集自己十分出色的證據,最後得出自己果真出色的結果。
當一個人對自己有信心的時候,做起事來才會信心十足;當一個人對自己沒有信心的時候,做事時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真的不行。尼克鬆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位美國總統,但就是這樣一個大人物,卻因為缺乏信心而毀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1972年,尼克鬆競選連任。由於他在第一任期內政績斐然,因此許多政治評論家都預測尼克鬆將以絕對的優勢取得勝利。
然而,尼克鬆本人卻非常不自信,他無法從過去幾次失敗的心理陰影中走出來,非常擔心再次出現失敗。正是在這樣一種潛意識的驅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做出了令他後悔終生的糊塗事。
什麼事呢?他指派手下的人偷偷潛入競選對手總部的水門飯店,在對手的辦公室裏安裝了竊聽器。事發之後,他又一再阻止調查,推卸責任,在選舉勝利後不久就被迫辭職。本來勝券在握的尼克鬆,因為缺乏自信而導致慘敗。
由此可見,信心是一種心境,對自己有信心的人不會在轉眼間意誌消沉。信心能讓一個人征服他相信可以征服的東西。信心猶如一根又弱又細的線,很容易被拉斷,卻可以在一個人沮喪的時候,將他拋至空中,使其重獲希望。
信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營養調料。沒有信心的生活,不能稱之為完美的生活。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很縹緲的東西,但正是因為縹緲、看不見,我們才會有一種精神寄托。而這種精神寄托會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向。
理查·派克是運動史上獲得獎金最多的賽車選手之一。他第一次賽車回來時,很高興地對媽媽說:“有35輛車參賽,我跑了第二。”
“你輸了。”他媽媽毫不客氣地回答。
理查·派克感到很不理解:“可是,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比賽,而且賽車還這麼多。”
“孩子,”媽媽深情地說,“記住,你用不著跑在任何人的後麵!”
接下來的20年裏,理查·派克稱霸賽車界。他的許多紀錄至今無人打破。當別人問起他成功的原因時,他說,他從未忘記媽媽的教誨,是媽媽在他為得第二名沾沾自喜的時候,幫他發現了他還可能是第一的希望。
每個人都想得第一,但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得第一。雖然我們並不認為成功的標準就是成為第一,但我們推崇自信的力量。試想一下,如果理查·派克內心缺乏自信,他自己都認為自己不行,他能在20年的時間裏稱霸賽車世界嗎?
史鐵生21歲時雙腿殘疾,可他卻用“筆”走了世界上最遠的路;貝多芬聽覺完全喪失,卻用心創造了不朽的《命運交響曲》;斯蒂芬·威廉·霍金全身癱瘓,不能發音,卻用思維走進了宇宙……這是何等的奇跡,何等的不凡!他們之所以能創造奇跡,不僅僅是因為堅強的意誌,還有信心,因為他們相信自己能行。
那我們呢?作為健全的人,我們有什麼資格說自己不行呢?如果我們自己都認為自己不行,那麼誰都幫不了我們。凡事要多找方法,少找借口,才能突破自己,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3無休止地自設困境,帶來的是無休止地自我折磨
人生的困境,有的時候是自己編織出來的。人生的絕境,通常也都是你為你自己創造出來的假象。事實上,生命裏那些過不去的坎兒,都是為了促使你更快地成長。
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快樂,可是,生活卻錯綜複雜、千變萬化,而且常常發生一些令人抓狂的事:幾經奔波,終於找到了一份工作,正在大施拳腳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工資比別人少了幾塊錢;好不容易快要做成一件事,就在節節推進時,卻突然聽到有人背地裏嚼舌根,心裏十分惱火;好心為別人排憂解難的時候,因為一點誤會,遭到別人的譏諷,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於是,有人為了幾塊錢而耿耿於懷,整日悶悶不樂,甚至想到辭職走人;有人放下手頭的事情,把精力用在應付閑言碎語上,有人因為一個小誤會而糾纏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