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最深的恐懼來自於自己嚇自己
人生最深的恐懼不是來自其他,而是自己嚇自己。其實,成功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麼難,隻是被我們想得太困難了,我們自己把自己嚇得不敢向前邁進。
恐懼一直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不管我們是誰,不管我們身處何方,不管我們正在經曆怎樣的生活,都或多或少感到過恐懼。隻有一個人能治療你的內心的恐懼,那便是你自己。麵對恐懼,如果你感到意誌消沉,那麼你就會沉到山窪的底部;但如果你能保持自信,就可以利用當時正在扯你下墜的那股力量,從低穀之中躍出來。
一位教授帶著他的10個學生進入了一間黑漆漆的小房子,然後告訴大家:“今天,我們要在這間房子裏進行一個實驗。請大家在我的引導下走到房間的那一邊。”
說完,教授就拉起了排在最前麵的學生的手,然後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後麵的學生也是一個拉一個,依次走了過去。等所有人都成功到達房間的另一邊之後,教授打開了房間的一盞燈。忽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幾個膽小的學生更是嚇得大哭大叫起來。
原來,這個房子的下麵居然是一個大坑,坑裏養著許許多多形態各異的毒蛇,一條條目光如炬,有些還時不時地向上麵的人吐著信子。大坑上麵搭著一座扁扁的獨木橋,方才他們就是從這座獨木橋上走過來的。
教授轉身問學生:“現在,你們之中有誰願意再走一遍?”沒有人回答。過了許久,有兩個膽子大的男生站了出來。第一個男生小心翼翼地走了過去,速度比第一次走時慢了很多。隨後,第二個男生也顫顫巍巍地走上了獨木橋,但走到一半時太害怕了,最後不得不趴在小橋上慢慢地爬了過去。
在兩人都到達對麵之後,教授又將房間的另外幾盞燈打開了,房間被燈光照得如同白晝一樣。直到這時,大家才發現:獨木橋的下方裝有一張十分細密的安全網,因為網線顏色十分淺,所以他們才沒看見。
這時,教授又問:“現在,你們之中有誰願意再通過一次這座獨木橋呢?”。
沒過一會兒,3個人便站了出來。
“你們呢?”教授問剩下的5個人,“你們為什麼還不願意呢?”
那幾個人異口同聲地問:“這張網能保證我們的安全嗎?”
由此可見,失敗固然與力量薄弱、能力不足有一定的關係,但最為首要的原因往往是信心不足,以至於還沒有上場,就因為內心的顧慮或恐懼敗下陣來。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忍受災難與不幸,並能戰勝它們。有的人可能不相信自己能辦得到,他們不知道,自己內心有驚人的內在源泉。隻要我們加以利用,就能衝破難關。因為,我們比自己想象的要更加堅強。隻要下定決心,就能戰勝任何恐懼。請你記住:除了在腦海中,恐懼無處藏身。
當你鼓起勇氣邁出第一步時,就會發現,許多事情變得非常簡單,離成功越來越近了。原來成功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麼困難。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期間,他經常到學校茶座或咖啡廳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甚至還有諾貝爾獎獲得者,這些人精明強幹,幽默風趣,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理所當然。久而久之,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騙了。那些人為了嚇退那些正在創業的人,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
作為心理係學生,他覺得有必要對韓國成功者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看完,大為驚奇,他覺得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盡管在東方甚至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但之前從來沒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隨後,布雷登教授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也就是當時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樸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本書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相信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激勵了很多人,因為它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頭懸梁,錐刺股”、“三更燈火五更雞”、“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沒有必然的聯係。隻要你對某件事情感興趣,並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智慧與時間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而這位青年也取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生最深的恐懼不是來自其他,而是自己嚇自己。其實,成功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麼難,隻是被我們想得太困難了,我們自己把自己嚇得不敢向前邁進。如果我們能勇敢地向前進,說不定就已經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