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別讓拖延症害了你——你最想幹什麼就去幹,現在、立刻、馬上(3)(1 / 3)

你是否也像劉傑、張亞楠這樣患有拖延症呢?你的拖延症又有多嚴重呢?

做了下麵的測試題再說吧。

測試如下:

(“是”得1分,“否”不得分)

1不到最後期限工作完不成。

2上班時間在網上瞎逛,即將下班才開始忙工作。

3沒工作計劃,不懂時間管理。

4總是“偽加班”,明明白天就能做完的事,非得拖到下班後加班做。

5總是認為時間有的是,不著急。

6懶散,總想著明天再做。

7每次領導詢問工作進展的時候,總是回答“讓我再看看”。

8辦公室裏零食一大堆,上班時間經常吃零食。

9要幹活時,腦子裏能冒出各種理由:先幹其他的,這個待會兒做。

10自我麻痹:時間還來得及,大不了熬夜做。

11做事不分主次,忙了半天,最重要的事沒做。

12常常因為時間過於緊迫,草草交差,結果被領導訓斥。

13厚臉皮,就算催得再緊,也定力十足,習以為常了。

14從不主動彙報工作。

15團隊合作時,同事都麵露難色,不想跟你共事。

結果分析:

0~4分:輕度拖延症,要當心了,趕緊找出原因,將拖延扼殺在萌芽中。

5~11分:中度拖延症,它可能已經成為你的一種工作習慣,改變需要時間和耐心。

12~15分:重度拖延症,建議重新進行自我審視,進行新的職業定位,找一份自己感興趣能發揮特長的工作。

那麼,親愛的,你屬於哪一種拖延症呢?

7這樣做,你可以和拖延症說拜拜

“先放一下,待會兒再行動”,這是拖延者最大的思想毒瘤,但隻要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就是一個成功的開始。如果你想改變現狀,想跟拖延症說拜拜,現在就開始行動,一旦你開始了,就無所畏懼。

你是不是經常這樣:上周就下決心要洗的衣服,這周已經堆成一座小山了,可人卻還在朋友圈裏;一本書老早以前就開始看,可半個月過去了,書打開了無數次開頭還是那個開頭;前年就計劃休年假去遠遊看看大海,可兩個年假都休完了,大海卻依舊止於想象裏。

在一個理想的世界裏,我們在做事前會製定出一個完美的計劃,然後再漂亮地執行下來。可是在現實生活中,這一切卻變得難上加難。紙上談兵非常簡單,每個人都能製定出一個很好的計劃,可當真正做的時候,我們腦海裏便閃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種種借口讓我們把本該今天就完成的任務拖延到了明天。

難道說拖延症真的不可戰勝嗎?NO!克服拖延,事實上就是和自身懶惰的習性相抗衡,我們要養成馬上行動的習慣,才能戰勝拖延。

把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的小目標。許多人的心裏都有一張清晰的目標地圖,但由於前麵的路太長,無處著手,以至於躊躇不前。所以,為了不讓自己在忙碌中失去信心,可以把目標進行分解,通過實現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來不斷激勵自己,把長距離劃分成許多個距離段,一一跨越。羅伯·舒樂博士就用這種方法募集資金,建了一座教堂。

1968年的一天,羅伯·舒樂博士想要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建築設計師菲利普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我希望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而是一座人間的伊甸園。”

菲利普問舒樂預算多少,舒樂博士告訴他:“其實,現在我一分錢都沒有,因此對我來說,100萬美元和500萬美元根本沒有區別。最重要的是,這座教堂要有足夠的吸引力,吸引捐助者的到來。”

教堂需要的資金預算為700萬美元。這遠遠超出了舒樂博士的承受能力,朋友們都對舒樂博士說“這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