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舒樂博士卻想到了一個方法。他在一張紙上寫著“700萬美元”,然後在這個目標下麵寫道:
1找1筆700萬美元的捐款。
2找7筆100萬美元的捐款。
3找14筆50萬美元的捐款。
……
9找700筆1萬美元的捐款。
10賣出教堂10000扇窗戶的署名權,每扇700美元。
這個化整為零的方法確實很神奇,舒樂博士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募集到了足夠的款項。據說,水晶大教堂最後耗資2000萬美元。但是舒樂博士卻籌集了足夠的資金,這確實是一個奇跡,現在這個大教堂成了加州勝景。
盡可能切斷一切幹擾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幹擾源,比如電腦、網絡、手機等,當我們想要專注做某件事情時,特別是在做一件很想拖延至明天的事情時,別人的一條信息就足以轉移我們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情,以至於很難回到最初的狀態。我們要盡可能地排除一切幹擾,將所有有可能會打斷我們注意力的東西通通切斷。這種保持專注的狀態非常重要,本來磨磨蹭蹭要兩個小時完成的事情,可能不到一個小時就做完了。那麼節省的時間我們可以用來徹底地放鬆。這樣不僅完成了任務,還能好好地休息。
給自己設定專注時間。當我們不想做一件事情時,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專注時間,比如半個小時,告訴自己在這半個小時內必須專注於眼前的任務,沒有任何借口推脫,直到鬧鈴響起。當半個小時過後,可以休息5分鍾,然後設定下一個半個小時。當給自己定下倒計時後,我們的心理上就會有一種急迫感,這會促使我們更加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務。
單線程操作更高效。雖然我們可以進行多任務操作,比如我們可以一邊聽音樂一邊做飯,一邊唱歌一邊洗澡。但麵對一件急需完成的事情,單線程工作會讓我們保度高度的注意力,更快地完成任務。
放棄完美主義。努力將事情做到最好是人的天性,但如果沿著這條思路我們往往會產生反應過度的企圖,於是乎就變成了完美主義者。如果我們想把一件事情做得盡善盡美,這需要很多的工作,最終導致遲遲不敢著手去做,於是就導致了推遲延期。對此,我們不妨把起點放低一些。要知道,今天完成的不完美的工作要遠遠優於無限期拖延的完美的工作。
讓拖延症為我們服務。在我們沒有戰勝拖延之前,我們不妨利用這個壞習慣為我們服務。安易就為此創建了一個拖延任務列表,讓拖延為他服務了一把。
我的朋友安易一直都有拖延的壞習慣,為了改掉這個壞習慣,他做了各種努力。他為自己創建了一個拖延任務列表,在這個列表裏麵,許多都是很有意義而且令人不反感的小事。每當安易實在不想繼續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就會打開拖延列表挑一件事情去做。這樣,不僅滿足了他想要拖延的心理,還做了一些平時沒時間做的事情。他的口頭禪就是“拖延我也要拖得很帥”,在與拖延戰鬥的同時,還學習到了其他的東西,對此他非常享受。
“先放一下,待會兒再行動”,這是拖延者最大的思想毒瘤,但隻要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就是一個成功的開始。如果你想改變現狀,想跟拖延症說拜拜,現在就開始行動,一旦你開始了,就無所畏懼。戰勝拖延症,你的人生就會脫胎換骨。
8爆發吧,把你的每一天當作“末日”來過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在短暫的生命麵前,我們能做什麼?答案非常簡單:我們最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並且是現在、立刻、馬上,把每一天當作“末日”來過。
有人說:“要活得好像明天就要死去一樣。”這樣的活法乍聽起來有些消極的意味,其實不然,相反的是讓我們把握當下。因為人生很短,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允許我們浪費,我們誰也不知道哪一天是自己生命的終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