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齊王拿不出好的辦法來治理齊國,使齊國不如以前那麼強盛了,有人說:”大概是齊王的天資不夠聰明吧?“偉大的思想家孟子聽說了,就從植物生長的規律對這件事情進行分析。他解釋道:”植物的生長,需要溫暖的陽光而害怕寒冷的氣候。如果在陽光下曬它一天,在寒冷的空氣裏一連凍它十天,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也一定長不起來,這就是‘一曝十寒’的道理。“接著,他又對懷疑齊王不聰明的人說:”你不要懷疑齊王不夠聰明。我和齊王見麵的次數太少了。我偶然見他一次,等我離開以後,別人就連續到來。他像植物一樣被寒冷的空氣包圍著,被火熱的太陽炙烤著,他雖有成長的希望,結果還是長不成。這不能說他天資不聰明。“隨後,孟子就人的天資聰明不聰明的問題,講了下麵一則寓言故事:
從前,有一個叫秋的下棋能手,人們都稱他為弈秋。他的棋藝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非常高超,經過大大小小的比賽,他從來沒有輸過。久負盛名的弈秋認為如果自己死了,就沒有人再掌握這些高超的棋藝的話,實在是太可惜了。於是就招收了兩個徒弟,要把自己的高超棋藝傳下去。
下棋是一項腦力勞動,需要天資聰明,頭腦靈活。在招收徒弟時,弈秋對要來學棋的人舉行了智力測驗,從計算能力、理解能力、反映能力、應變能力等方方麵麵考察。考試非常嚴格,經過層層的篩選,最後選出了兩名智商最高的人,收為徒弟,其他的人都被淘汰了。
有幸成為全國聞名棋手弈秋的徒弟,被選上的兩個人別提有多高興了。能選出智商最高的人為徒弟,弈秋也十分高興。
舉行過拜師儀式之後,弈秋開始教兩名徒弟學棋。
這兩個徒弟的智商旗鼓相當,但是學習態度卻是完全不一樣。其中一個徒弟,專心致誌,集中精力聽弈秋講課。另一個徒弟雖然也坐在那裏聽弈秋講課,可是他的心早就溜走了。他心裏惦記著天空飛翔的鴻雁,考慮怎樣用弓箭把它射下來,弈秋講課的內容,他根本沒有聽進去。
結果,兩個人的學習效果也是大不相同:前一個徒弟成了弈秋棋藝的傳人,後一個徒弟什麼也沒學會。
學習要專心致誌,聚精會神。即使擁有高智商和好老師,但是如果學習三心二意。也是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