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楚恭王率軍在鄢陵同晉兵血戰。
鏖戰正酣,恭王的眼睛被晉軍的箭射中,疼痛不已,無法再戰,隻得鳴金收兵。
大將軍司馬子返回到營帳,直嚷口渴要水喝。他的仆人陽穀隨軍多年,十分愛戴自己的主人,知道主人酷愛喝酒,馬上取出一壇酒來讓他解渴。
子反的酒癮很大,隻要讓他一沾上,就很難停下來,這一次自然又嚼得爛醉。
楚恭王包紮完畢,準備複戰,派人去叫子反。子反醉臥在床,動彈不得,便推說心痛,不能出戰。
恭王聽說了,心想:子反是我國大將,倘若有所偏差,那這仗不就敗了嗎?於是就親自去探望,一揭開帳帷,就聞到濃烈的酒臭,頓時大怒:”今日激戰,寡人親受重傷,指揮全軍便依靠你了。誰知道你會這樣胡來,你是準備亡國嗎?你還能率領兵士嗎?算了,這個仗也打不成了。“於是,楚恭王撤回軍隊,並將司馬子反按軍法斬首了。
利與害的客觀效果並不是個人主觀願望可以決定的,不懂得掌握具體的時間、環境和條件,利人是可以變成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