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藤是棕櫚科藤本植物,它的莖很細,約四五厘米,頂部長著一束羽狀葉子。隨著頂端新葉的長出,白藤下部的老葉就不斷脫落,纏樹的部分隻剩下莖藤了。
我國廣東、廣西、福建、雲南等地的密林中,都盛產白藤。它的莖很柔韌,可以加工製成藤椅、藤榻、藤籃等藤製品。還具有解毒的功效,全株都可入藥。
世界上最輕的樹木——輕木
在南美洲厄瓜多爾盛產輕木,一根又粗又長的木材,兩個人抬起來快步如飛。輕木比做軟木塞的栓皮櫟還要輕一半,是世界上最輕的樹木。輕木是木棉科、輕木屬中唯一的一種常綠中等喬木。一株10年生的輕木可高達16米,直徑50—60厘米。葉寬心髒形,交互生長在枝條上。花大,色黃白,著生於樹冠上層。結長圓形蒴果,裏麵有綿狀的簇毛,由五個果瓣構成。種子倒卵形,淡紅色或咖啡色,外麵密被絨毛,像棉花籽一樣。輕木原產南美洲及西印度群島,當地人稱它為“巴爾沙木”。“巴爾沙”在西班牙語中的意思是“筏子”,用輕木做筏子具有特別大的浮力,可載運更多的東西。輕木是世界上最速生的樹種之一,一年就可長到五六米,直徑5—13厘米。由於它體內細胞組織更新很快,植株的各部分都異常輕軟而富有彈性。
最稀有的植物——普陀鵝耳櫪
有“海天佛國”之稱的浙江省普陀島上,有一座著名的佛頂山慧濟寺,它的西側有一株特有珍稀寶樹——普陀鵝耳櫪,是全世界僅存的一株,因此,它是世界上最稀有的一種植物。這株野生普陀鵝耳櫪高約14米,胸徑60厘米,樹冠幅寬約12米,樹皮灰色,小枝有小毛,後漸脫落。葉闊卵形或橢圓形,先端尖短,長4,5—7厘米,寬3—5厘米,邊緣有重鋸齒,表麵有毛。葉柄密生絨毛。果穗中軸有毛,果苞長橢圓形或卵形,微彎成鐮狀。結卵形小堅果,先端有毛。普陀鵝耳櫪屬於樺木科鵝耳櫪屬,它是我國植物學家鍾觀光教授於1930年發現的,1932年由林學家鄭萬鈞教授正式命名。現已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
樹冠最大的植物——榕樹
常言道,獨木不成林,可是自然界唯有榕樹能“獨木成林”。
榕樹是屬於桑科的常綠大喬木,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它的樹冠之大,令人驚歎不已。在孟加拉國的熱帶雨林中,生長著一株大榕樹,鬱鬱蔥蔥,蔚然成林。從它樹枝上向下生長的垂掛“氣根”,多達4000餘條,落地入土後成為“支柱根”。這樣,柱根相連,柱枝相托,枝葉擴展,形成遮天蔽日、獨木成林的奇觀。巨大的樹冠投影麵積竟達1萬平方米之多,曾容納一支幾千人的軍隊在樹下躲蔽驕陽。在我國廣東新會縣環城鄉的天馬河邊,也有一株古榕樹;樹冠覆蓋麵積約15畝,可讓數百人在樹下乘涼。我國台灣、福建、廣東和浙江的南部都有榕樹生長,田間、路旁大小榕樹都成了一座座天然的涼亭,是農民和過路人休息、乘涼和躲避風雨的好場所。福州市的榕樹特多,所以稱為“榕城”。
榕樹的果實扁圓形,生於葉腋,果徑不到1厘米,可以食用。種子萌發力很強,由於飛鳥的活動和風雨的影響,使它附生於母樹上,攝取母樹的營養,長出許多懸垂的氣根,能從潮濕的空氣中吸收水分;入土的支柱根,加強了大樹從土壤中吸取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這就是“獨木成林”的奧秘。
世界上最小的植物——微萍
在中國南方的池塘、水窪或水溝的水麵上,有時候密密層層地覆蓋著一片片圓圓的小葉子,大約隻有圓珠筆芯那麼大,背麵一條細根浸在水中。這種極小的植物叫浮萍。世界上最小的有花植物與浮萍很相像,可是它隻有浮萍的四分之一大小,稱為微萍。
微萍的家族隻有姊妹倆:一個學名叫微萍;另一個叫無根萍。這兩個學名形象地反映這兩種植物的形態特征:微小得隻能在顯微鏡下才能看清;簡單得連根也沒有了。
這兩種植物不僅沒有根,而且也沒有葉,整個植物體就是扁平的莖。它陽麵平整,陰麵隆起,像一粒粒綠色的細砂,密蓋在靜止水麵上。每粒長隻有1毫米左右,寬還不到1毫米;生長最旺盛時,每平方米的水麵上,可以有上百萬個植物個體。
微萍是一種有花植物,可是它難得開花。微萍的花很小,長在植物體的表麵上,樣子像燈泡,外麵滿是細小的鱗片。整朵花比針頭還小,裏邊卻有一朵雌花和兩朵雄花組成,是一個完整花序!
最孤獨的植物——獨葉草
在繁花似錦、枝繁葉茂的植物世界中,獨葉草是最孤獨的。論花,它隻有一朵,數葉,僅有一片,真是“獨花獨葉一根草”。
獨葉草的地上部分高約10厘米,通常隻生一片具有5個裂片的近圓形的葉子,開一朵淡綠色的花;而小草的地下是細長分枝的根狀莖,莖上長著許多鱗片和不定根,葉和花的長柄就著生在根狀莖的節上。獨葉草是毛莨科的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是我國雲南、四川、陝西和甘肅等省特有的小草。它生長在海拔2750—3975米的高山原始森林中,生長環境寒冷、潮濕,十分隱蔽,土壤偏酸性。這是毛茛科植物的生長環境特點。獨葉草不僅花葉孤單,而且結構獨特而原始。它的葉脈是典型開放的分叉脈序,這在毛茛科1500多種植物中是獨一無二的,是一種原始的脈序。獨葉草的花由被片、退化雄蕊、雌蕊和心皮構成,但花被片也是開放二叉分的,雌蕊的心皮在發育早期是開放的。這些構造都表明獨葉草有著許多原始特征。因此,獨葉草自1914年在雲南的高山上被發現後,就引起國內外學者的興趣,他們認為,對獨葉草的研究,可以為整個被子植物的進化提供新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