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
狄克森給未來人畫像
前幾年,美國的未來世界研究“權威”白德史特加預言:100年後的美女將是短發、平胸、大耳;100年後的俊男將是矮小、瘦削、禿頭。1987年的台灣報紙報道,國外專家們預言,1000年後的人類,將能隨心所欲地改造身體。為了裝貴重品而在肚皮上生出像袋鼠那樣的“口袋”;食指可以存放1支伸縮的筆,以便隨時書寫;皮膚則可以發出金屬般的光彩。受環境的影響,在太空生活的人手臂將很長;在水中工作的“魚人”將有蹼狀的腳,等等。
這些預言表明,以現在普遍認可的標準看,我們的後代將是醜八怪。說得真是太玄乎了。
英國古生物與古人類學家多格樂·狄克森在他的《人類之後》一書中說得更為可怕。他描述的是這樣一副未來人的尊容:這是個“渾身呈鱗莖狀的、布滿紅色脈管的動物”,有著一雙“有力的爪子”,能夠“展開蘑菇似的鰭狀器官,吸收太陽的熱量。”為了獲取營養,就“用一支從腰部延伸出來的大脈管,吸取湖中的藍綠色的藻類。”然而他有一張“人類的臉”。這科學家肯定地說:“這種古怪的動物就是我們的後裔,50萬年後的人類。”
狄克森認為,生物進化的程度越高,他就衰亡得越快。人類是地球上進化程度最高的生物,現在已走向衰退。他解釋說,科學的進步,導致“可怕的人類負債”,將使每個人都攜帶多種致病基因。人類的體質每況愈下。結果是:人類不得不依賴發達的技術生存,軀幹四肢變成無用器官而消亡,唯有大腦、感覺器官和生殖器官保存下來。50萬年後,土地礦藏開發殆盡,海洋充滿垃圾,人類成了樹棲動物,藻類成了人類的食糧……
加拿大的人類學家盧瑟爾和塞格京等人也認為,未來人將是“恐龍人”,模樣是大腦袋,大眼睛,四肢則細長纖小。
“人類穩定論”觀點
按照狄克森和盧瑟爾等的描述,我們的後代幾乎已沒有多少“人”味了。慶幸的是,這類可怕的“人類衰退論”,在科學界並沒有太多的市場。與上述悲觀論點相反,美國人類學家尼爾斯·愛爾德蘭認為,社會進步對人類體質的改變和對大腦體積的增加,其影響是有限的。根據出土的、有100萬年或200萬年的古人類頭骨看,人類體質特征並無太大改變。因此,未來50萬年的人類,與今天的人類相比也不會有多大差別。英國倫敦大學的鍾斯教授則說:人類進化可能已告終結。理由是:由於高齡父母減少,人種變種的機會也就減少;醫學知識的增加,已使許多疾病都能醫治,因此汰弱留強的自然淘汰方式也逐漸消失。加之親屬間通婚的時代杜絕,遺傳基因變異的可能性也就不存在。這樣,就使未來的人類不可能發生劇烈的變化。
這些,就是所謂的“人類穩定論”的觀點。
更健美的未來人
50萬年的時日太遙遠,我們難以捉摸未來子孫們是啥樣子了。但100年、1000年後的後代模樣我們還是有根據能知道的。那就是:他們與今人的樣子不會有什麼明顯的差別。理由很簡單,看一看遺留下來的古希臘的精美雕塑,看一看近些年來發掘出土的秦代兵馬俑,看一看流傳千年以上的中外古畫和文字記載,就可以知道:一二千年前的古人和我們是差不多的。據此推論,100年、1000年後的人類與今人也該差不多,我們怎麼會突變呢?
自然,生物界總是不斷地進化的,未來人也是會有某些變化的。這正如在從猿到人的轉變中,在原始人到現代人的發展過程中,人體結構的確在不斷變化一樣。沒有這種變,手腳的分工就不會有現在這樣明確;我們就將始終彎腰曲背而不能昂首挺胸;腦子如果不變大,頭顱也不會膨隆起來……一句話,沒有這種變,我們就不會成為現代人的模樣,而隻能是個猿猴的形象。而且,按規律,人體今後仍將繼續變下去。不過,人體結構的總趨勢是朝著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的。就腦子的變化來說,它不僅表現在重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質量上的提高。根據考古材料分析,近10萬年來,人腦在重量上的增加極微小,主要變化是朝著精細化方麵發展。例如,五六十萬年前的北京猿人的腦重量已達1075克,今日女性的平均腦重也隻有1144克,重量上的差異有限。可是,人腦的大腦皮層總麵積相當於猴腦的6倍半,而正是大腦皮層,才掌管著人類的高級神經活動。
我們承認人類的外形將有所變化,但相信這種變化極有限,決不會變得“麵目全非”。掌握了自己的命運的、萬物之靈的我們,是決不允許倒退的,也決不會允許自己長成一副似人非人、似鳥非鳥的醜八怪的。即使在地球上生存遇到了困難,也會利用高科技手段到外星球去生活的。總之,未來人類一定會生活得更好,一定會通過必要的勞動和運動,使自身變得更加健美,體型更加勻稱、精神更加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