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及其對北京城市發展的影響
以信息數字化、網絡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工程、生命科學等為代表的高科技在21世紀將進一步加速發展,科技社會化和社會科技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科技進步對人類生活產生更加廣泛和深刻的影響,為人類更好地解決自身生存發展問題提供新的思路與新的方法。
立足於科技領先,是21世紀世界各國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作為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和知識經濟的中心,北京具有高科技人才集中、知識創新能力強和高科技轉化應用基礎好等巨大優勢,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景將十分廣闊。按照黨的“十五大”
製定的“新三步走”目標和中央對北京要率先實現現代化的要求,北京城市的發展目標是:
到2010年,率先在全國基本實現現代化,構造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基本框架;到2020年,使北京的現代化程度大大提高,基本建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到2049年建國100周年時,完全實現現代化,成為躋身於世界一流水平的國際大都市。因此,在立足於依靠科技進步推進體製創新、解決好城市發展麵臨的現實問題與矛盾的基礎上,把握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向,抓住未來城市發展的機遇,提高城市規劃的前瞻性和科學性,是實現新世紀首都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1.科技進步與創新將進一步促進首都知識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模式將發生重大轉變
北京作為全國首都和麵向世界的國際大都市,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教育中心的功能需要進一步加強,將對發展以信息產業和信息服務業為主的首都知識經濟、增強城市的經濟功能有更高的要求。
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的互動作用將進一步突出,高科技發展將大大增強首都經濟的綜合實力,為增強首都城市主導功能、促進科技社會化和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奠定基礎。根據北京的城市性質與資源特點,首都經濟仍需要繼續堅持以知識經濟為根本、以合理利用資源為基礎的發展方向。
城市規劃建設立足於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經濟的發展,優先安排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大力發展信息數字化和網絡技術、發展外向型首都經濟創造條件;立足於區域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通過規劃綜合實施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城市型產業創造條件;立足於科技進步與創新推進一、二產業的改造與發展,發展人與自然相融合的生態旅遊,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實現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2.區域城鎮一體化的建設和城市郊區化的發展進一步加快
區域交通及信息數字化、網絡技術等的發展將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縮小城市之間及城鄉之間的時空距離,加快城市郊區化的發展,為逐步形成開放型的區域城鎮一體化建設布局奠定經濟基礎和技術基礎。
依托遠郊新城建設更具發展潛力和良好生態環境的研究、開發、生產、居住、生活、休閑一體化的高科技園區將成為可能,現有郊區工業區向高科技轉化、形成新的創新合力的速度也將加快,將使郊區經濟發展與城鎮布局發生新的變化。
城市規劃需要根據區域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及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趨勢與要求進一步完善城市發展結構,加強引導,依靠科技發展提高交通可達性,改善郊區市政基礎設施特別是信息基礎設施網絡體係,大力推進郊區城市服務功能的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
3.加速城市功能的空間整合,充分滿足人們多樣化的工作、生活和文化需求
隨著高科技與知識經濟的發展,將會出現新的城市用地需求,傳統的功能分區將可能弱化,進而不斷推進城市功能空間布局的重組進程,因而城市規劃需要超前研究未來城市功能與生活的變化和需求。
隨著各類網絡辦公信息平台的建設加快,將使對集中辦公場所的建設需求逐漸減少,而“居家工作”的分散化趨勢可能出現,規劃建設滿足於居住與工作一體化的新型社區將成為發展方向,並將為緩解通勤交通壓力、減少能源消耗和改善城市環境創造條件。
電子商務、虛擬社區、在線娛樂等網絡服務體係將得到快速發展,使城市服務與社區服務具有實體與虛擬的雙重性,對大型集中商業服務中心的建設需求將逐步減少,而大型倉儲式購物中心和電子商務配送中心建設需求將進一步增加,未來的大型商業服務中心的功能將進一步趨向多樣化,成為集購物、休閑、娛樂、交流及文化欣賞於一體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