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升陽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係曆史地理研究中心)
在十五計劃的準備工作中,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方麵的內容似應進一步加強,為此提出建議如下:
1.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應是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方麵,是製定各項具體規劃的基本前提條件之一,各項具體發展戰略、規劃、建設方案都應符合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要求。應明確提出今後5年、10年、15年中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所要達到的目標。
2.應從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出發,對城市總體布局進行調整。在城市中心區堅持多中心的布局,把新的商務、商業中心區的建設當作保護曆史文化城的重要手段,將建設重心放在舊城之外的新中心上來。對於已建於舊城的大型商業中心,應在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優先的原則下,對它們的進一步擴展進行限製,鼓勵其向地下空間發展。
3.舊城路網改造應符合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要求。舊城內的路網改造不但是交通問題,同時也是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問題,在進行道路改造設計時,須評估其對曆史風貌的影響,凡單純從解決交通擁擠角度提出的設計,都應予以否決。
4.尋找“危改”和市民住房解困的新途徑。危改不但關係到市民的住房解困,也關係到曆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對於有曆史文化價值的街區,可逐步將一些公房四合院投入市場,給予優惠政策,廣泛吸引社會投資於曆史街區及曆史建築的修繕和保護,實現解困不毀房,改危不改貌。對於一些四合院和會館等以居住為主要功能的文物保護單位,也可酌情采用此類辦法。
5.設立一個曆史文化區治理、保護基金(每年2億元,五年10億元),專門用於曆史文化保護區居民的外遷和曆史建築的修繕。然後在保護原有風貌的前提下將這些房屋進行拍賣,以收回全部或部分成本,從而用較小的估價實現曆史文化街區的保護。
6.成立由專家和各界人士組成的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為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提供一個監督的組織和一套監督的機製。
7.對舊城曆史街區進行全麵的調查,摸清家底、留下資料。首先,因曆史街區的家底不清,在城市改造中出現了許多同曆史風貌保護相關的爭執。其次,對於北京這樣重要的曆史文化名城來說,應有一套精確的檔案記錄,以便給後人留下詳細資料。為此,建議在十五期間拿出數百萬元用於現存舊街區的調查。曆史街區的調查應包括每一座房屋,涉及每座房屋建築的曆史、形製、布局、內部特征、使用狀況、相關事件、口述史料、民間傳說,以及胡同、街道的立麵景觀特征等,為後人留下文字記錄、照片、錄相和圖紙等形式的資料。通過調查還可以發現更多的文物,以及一些值得保護的曆史文化街區。
8.加強對城市考古的支持。十五期間,北京的大規模建設將為解決北京史研究中的許多疑難問題提供千載難逢的機會。但北京的考古力量明顯不足,城市考古嚴重滯後於城市發展,大量珍貴的曆史遺跡未能得到發掘。為此,北京市應對舊城區的城市考古加大資金投入,將舊城區,至少是舊城西南部地區劃為文物埋藏區。
展望2049年北京曆史文化風貌建議恢複北京護城河展望2049年北京曆史文化風貌
建議恢複北京護城河段天順李裕宏摘要:明代初陸續營建的北京護城河,至今已500多年。作為與城牆配套河道,構成了古都北京城的風貌標誌。在供水、排水、交通運輸、觀光遊覽、美化城市環境等方麵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後,對城市河湖水係的整治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尤其將永定河水與潮白河水引入京城,極大地改善了城市水源和環境。但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中期城市建設中,分割擠占了護城河,將部分河段改成暗河,使護城河格局遭到破壞。
展望2049年,建議把恢複護城河作為21世紀上半葉的重點建設項目。為首都北京顯示曆史風貌,建設極具魅力的世界大都市而增光添彩。具體提出三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