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裏納悶著:他們有時說話不投機,但很少鬧矛盾,今天的氣氛很緊張,人們常說婆媳間沒的血緣關係,所以很難相處好。(選自重慶市中考滿分文《責任》)
技巧點撥:故事有矛盾才會有吸引力,在產生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文章的曲折性、可讀性會大大加強。這篇文章一開頭就將婆媳之間的矛盾展示出來,為故事的進一步展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巧用修辭,展示文采
愛心是冬日裏的一縷陽光,驅散了凜冽的寒霜;愛心是久旱後的一場甘霖,滋潤了龜裂的心田;愛心是汪洋中的一個航標,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假如我是小鳥,我會記住那出生時的巢穴;假如我是樹苗,我無法忘記那滋養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為我記憶中的烙印;假如……無論我是什麼,無論我以什麼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記周圍的一切,甚至可以拋棄自己,但有一樣東西是不可泯滅的——那就是回報。(選自貴陽市中考滿分文《詮釋回報》)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餘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的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華,我摘一束最燦爛的;對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選自江西中考滿分文《待人和善》)
常聽老人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那時,我就在想,橋究竟是什麼呢?難道隻是村西頭的那兩塊老槐樹疊加起來的、我們上學必須經過的“橋”嗎?(選自山西省中考滿分文《美麗的橋》)
技巧點撥:修辭是語言運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又貼切的修辭手法的運用常能使語言增添許多風采。在考場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練運用修辭手法扮靚語言,定能得到良好的效果。上麵幾例中,第一例運用比喻、排比手法,第二例運用似物、排比手法,第三例采用排比,疊詞手法生動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抒發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語言亮麗多彩,讀之令人耳目一新;第四例則采用設問方式,先設下疑問,再展開故事,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易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開頭如此不凡,自然會給閱卷老師一個良好的印象。
六、描寫環境,烘托背景
教室外,呼嘯著的北風挾著密集的雨點撲打在牆上,“嚓、嚓”地響,教室內,一場全能競賽考試進行到了白熱化的階段。(選自湖北仙桃中考滿分文《心中築起一堵牆》)
紫紅色的雲霞充滿著整片天空,其中還有一輪血似的夕陽,如此暖意的畫麵顯現出“最美不過夕陽紅”的溫馨與從容之感,暖得讓人沉醉,暖得讓人迷戀。(選自湖北荊州中考滿分文《把黎明的美麗帶給曾失落的我》)
晚風吹過河麵上最後一波漣漪,夕陽收起它最後一首餘暉,秋霜目送去最後一隻歸雁。我們默默地站著,目光遊離在那若即若離的記憶之門上。當許許多多都已凋盡,我們起碼還可以對自己說:“別傷心,我已體驗過那種感覺,雖然隻是曾經擁有。”(選自安徽省中考滿分文《曾經擁有》)
技巧點撥:一切景語皆情語,在記敘文、散文的寫作中,環境描寫是不可少的。環境描寫可以渲染氣氛,可以襯托人物、可以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如果在文章的開頭先進行一段簡潔的環境描寫,既可以為文章提供一個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種特殊的氛圍。上麵三段開頭,第一段定寫一場急雨的降臨,為的是為教室內的考試烘托背景,並製造一種緊張的氣氛。第三段則寫夕陽西下的情景,主要是為下文寫自己的人生感悟打基礎,是一個情思的觸發點。第三段通過“晚風”、“夕陽”、“秋霜”的描寫襯托出此時人物的心情。三段文字寫法簡單但很實用,效果也好,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七、廣泛引用,突出主題
“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每當耳邊響起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遇見了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樣,感覺格外親切。(選自甘肅省中考滿分文《歌聲與微笑》)
著名科學家愛迪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是的,擁有自信,不斷努力,就能獲得成功。(選自河南省中考滿分文《擁有自信方能成功》)
“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
每當我吟誦這句詩,心中便有說不出的陶醉。心也朦朧,眼也朦朧,眼前真個展現了同一幅畫來。(選自吉林省中考滿分文《陶醉》)
技巧點撥:引用法是一種很常見的文章開頭法,內容是很豐富的,若是議論文則常名人名言以增強論證效果,突出主題,如上麵第二例;若是記敘文、散文則可以引用歌詞、詩句以引發下文,便於敘事抒情,如上麵第一例、第三例。此外,還可引用古語、俗諺、對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