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
材料是構成文章的要素之一,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按收集到的,以準備寫作用的有意義、有價值的資料。材料是形成主題的基礎,又是表現主題的支柱。一篇文章的內容如何,首先取決於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少和好壞。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說明了這個道理。所以,寫作前必須大量地積累材料。
(一)積累材料
1.認真觀察生活
生活中存在著大量材料,能否被你所用,關鍵在於你能否自覺地認真地進行觀察,將材料日積月累起來。觀察和做一切事情一樣,必須注意方法。總的說來,觀察要確立觀察點,要有順序,要抓住事物特征。要具備分析、綜合能力。此外,觀察要善於思考才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從而對事物進行科學的判斷。
2.深入調查采訪
為了反映社會建設中新事物、新經驗、新問題,就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調查采訪,廣泛收集材料。這也是寫作前的重要準備工作。常用的調查方法有:有條件的話開調查會,個別采訪,實地考察,問卷考察,參加有關會議,閱讀有關文件等。
3.圍繞業務進行收集
圍繞本單位和本人的業務工作,有意識的收集資料,可以為我們寫作提供豐富的材料。一般說來,必須收集的材料有:黨和國家各個時期的經濟方針、政策和財經紀律、製度;本單位的基本情況,有關業務資料,像會計核算、統計與計劃指標以及完成情況所提供的有關數字資料、經濟活動分析縫隙材料等;有關同類單位的對比資料;其他有關情況。
4.建立材料倉庫
為了把占有的材料很好地貯存起來,避免遺忘,每個寫作者都必須建立起自己的材料倉庫。主要方法有:堅持寫筆記,這筆記可根據材料的特點采用不同的形式,如事態速寫,把生活中突然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粗線條地記下來;一事一議,針對所見所聞的某一事情,寫自己的感想認識;讀書摘要,摘抄書報、文件中各種事例或文筆精華;提要縮寫,根據文章內容的主次,采用概括和綜合的方法記下主題、要點;編列索引,把每一份原始材料的題目,按一定的類別,按一定順序記下來;做資料卡,一張卡片記一件事、一個例子、一個人或一個問題,寫上編號,注明出處。
(二)選擇材料
選擇材料從根本上說就是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來決定對材料的取舍。所以選擇材料的總原則是,什麼樣的主題就選用什麼樣的材料。
那麼,選擇材料有什麼具體要求呢?
一要“真”。選擇那些真實的,足以令人信服的材料。因為,偽飾虛假的材料最終將導致讀者對文章甚至作者的厭惡,真實的材料合情合理合乎邏輯,文章使用這樣的材料才會有力量。
二要“精”。選擇那些質地精美,能以一當十的材料。因為,隻有這些能深刻地揭示事物本質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材料,才能以少勝多,以小顯大,文章使用這樣的材料,就很精當。
三要“新”。選擇那些有新鮮感,具有吸引力的材料。因為,這種清新的材料,具有時代的氣息,能引起讀者的興趣——抓住讀者的心。
(三)使用材料
選擇材料之後,還有個如何使用的問題,使用得好,就可以有力地表現主題,使用不好,也會相應地削弱主題。材料的使用要掌握一個原則,即集中、強烈。材料的使用重在一個“活”字,材料吃得透,運用就靈活,筆下功夫深,材料就活脫。
如何具體使用材料?
一調動,指的是材料先後順序的確定,使材料之間依次排列,形成一定的邏輯關係。二平衡,指材料的詳略、輕重的處理,一般行文的詳略是從全文著眼,求得內容整體與各個局部之間文字量上的統一和協調。三勻稱,材料文字量的相對齊整,在文章形式上能給讀者一種對稱、均勻的美感。
二、主題
主題是文章的靈魂,寫文章都是為了表達一定的主題。
不論是誰,他隻要動筆寫作,總會有個“意圖”、“宗旨”、“目的”的。或者是為了宣傳某一種思想,或是為了表彰某一個人物,或是為了介紹某一樁事情,或是為了傳播某一項經驗……總之,他要說明點什麼意思,表達點什麼想法,反映點什麼意見,灌輸點什麼主張。而這“意思”、“想法”、“意見”、“主張”等等,就表示著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對事物的認識。表示著作者讚成什麼,反對什麼的鮮明傾向。這些,就是文章的“主題”了。
因此,主題就是作者在說明問題,發表主張或反映生活現象時,通過全部文章內容所表達來的基本的意見或中心思想。
(一)主題的提煉
提煉文章的主題,要求做到正確、鮮明、深刻、新穎。所說的正確,就是內容要反映客觀實際,符合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所謂鮮明,就是讚揚什麼,反對什麼,旗幟鮮明。
(二)主題的表現
正確、鮮明、深刻、新穎的主題,如果表現得好,可以增色;如果表現不力,也是要遜色的。
如果說提煉主題不易的話,那麼表現好主題就更難。它需要我們掌握適宜的表現手法。
應用性文章是為辦理事情、解決問題而寫的,貴在務實,利於行動。作者必須針對工作或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文章中表明自己對某件事的態度或解決某個問題的意見等,因此,應用文的觀點是由作者直接表達出來顯露在文章中,就這一點,應用文與論說文有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