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讓自我回落(1 / 1)

生活在這個激越的時代,人的心境能夠立即沉靜下來,不是那麼容易的。當今的世界到處充滿著誘惑,人人都有患得患失的感覺,心靈也時刻在左顧右盼。“人往高處走”,每一個人的前方似乎有一塊強勁的磁力,向自己鎖定的目標突奔。這個沒有錯,但也決不可以忘記了適時的自我條件、環境、能力的考量。

人類是高靈性的動物,自然的競爭意識時刻在蓄勢待發,同時人的欲望是不容易滿足的,但還是要悠著點好些,適時的停下來審視一下自己,下麵的路走起來可能更穩健:“古來有老馬,不必取長途”。人們都在渴望最大限度的收獲,更渴望大大小小的成功,於是搶抓機遇、製造機會,往往在急不擇路的時候,還要做一些灰色的行為,這一切應該是非常考驗人的,其中有太多的焦慮、無奈、失落,甚至於精神頹廢。其實不要把成功看得多麼神聖,任何成功應是相對而言的,世上就沒有絕對的事情。這裏不是否定所謂成功,成功解答人生當中一個個生動課題的圓滿答案,在人們讚許的目光中收獲應得的喜悅,它是你生命過程中的一個閃光點。隻有不斷的解答所有的人生難題,並不一味的沉浸過往的喜悅,以豪邁的熱情繼續拚搏,這樣一種精神全麵的貫穿與你的整個人生之中,這整個的意義才是我們值得認可和弘揚的人生真諦。社會這個大舞台還存在著太多狀況和不同條件在交輝相映,誰都能夠觸類旁通!能夠左右逢源!能夠遊刃有餘啊!還能夠獨擎宇宙的最輝煌的火炬!難得很。曆覽所有世紀偉人,或者我們崇敬的曆史人物,哪一個都有沒了卻的情結的啊。他們為什麼如此輝煌,是那種不放棄精神,他們注重的過程效應:革命先驅孫中山臨終時告戒他的戰友,革命尚未成功,同誌還需努力!未成功也不影響他的偉大形象:雖“敗”尤榮!

拋開這個話題,就認識上來說,成功與失敗應是辨證的:“成功的喜悅掌握不好也已經為失敗埋下了伏筆”;“失敗是成功之母”。正確理解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才是明智的選擇。兩者都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個驛站,繼續前進才是根本!前進過程中的堅韌和拚搏的這麼精神,是我們最終值得稱道的,其餘都不是那麼重要。

“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嘛!這是社會意識下的人們潛能的執著,固執的不可逆轉。怎麼爭、爭什麼、為誰爭,爭來如何使用。因此任何事情都有不同,任何問題都有兩麵性,肯定一麵,不提另一麵也是不對的。矯正努力方向,端正治學態度,是我們發表任何冠冕堂皇的言辭的根本基點,動搖不得。直麵點說,人類和任何動物都有些許區別和不同。比如,蛇一旦得到一頓飽餐便開始睡覺,除非又饑餓了,否則,它是不會起來的。就人類來講,是絕大多數不會這樣的,或者說在我們定義下的有正常思維的人都不會這樣的。因此,不斷的索取是人類本質的特性,但這裏並不是說沒有絲毫的調和的餘地:若能把前麵的“索取”改良為“進取”,再加上些樂善好施,這才是我們倡導的思想。

誰能回避人的這樣三種潛在欲望:貪婪、虛榮和權利欲?因此,當傳統的道德觀沿襲下來和新的道德觀公之於市的時候,是不能全麵接受和盲目服從的。而應在執行中不斷改良,同時在於多研究、多教育,拒絕不科學的說教與賞罰。不可以否認的:人類的大部分行為是可歎的、可讚的!所謂有害的行為,基本應該是來源確實的“無知”與不良的欲望。源於無知的損害不在祥述,目下亟需的是人的應該汲取必要的知識、理論,和堅定不移的精神層麵的探索,擯棄道德之下的雜陳,使之純潔、透明、向好。做到了,或者努力做了,這就給本文題目充實了具體內容和實在的說服力。了解了這些,就可以淨化浮躁的靈魂,回落心境的。

明智的成功者,很多選擇了所謂:急流勇退和見好就收。雖然這個階段是勝利了,站上最高領獎台,但是你的事業還在發展的,還是“流”而不止的。這裏並不鼓勵不思進取和坐吃山空,隻是盡可能想詮釋成功這個概念的現實性、動態性和科學性。把成功的概念鎖得太死的人們,其奮鬥曆程一定會充滿著盲目適從和氣喘籲籲:“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世界無限廣闊,誘惑永無止境。希望和失望並存,能夠嘎然淡定才是人們應有的境界;能夠舉重若輕、心態開放才是人生魅力之源泉。力戒“跛者不忘其行、盲者偏欲窺光、閹人獨思情欲”的奇怪思維。不仰視也不俯視是行走的最佳姿態,不貶人也不卑己是做人的最佳方式。把所有的努力都鎖定在堅持、不懈與高尚的精神拚搏上來,傾側於過程,敢於淡定勝利後的激情,過早一些在人生的海洋裏拋下自己的錨。任何“成功”者,都是堅強個性的寵兒,曆史永遠隻被堅強的個性者所承受,虛偽者、懦弱者、無休止的索取者則被它最終完全消滅。流行雖然閃耀,落下來還是一塊不大不小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