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為了往省裏上報常規調查資料,一直忙著計算、製表彙總,還要寫出分析報告,弄得眼花繚亂,頭昏腦脹。為了緩解精神疲勞,我又采取了老辦法—讀書,擠時間閱讀了散文集《如沐春風》。這是原譯林出版社主編李景端的專集,裏麵收錄了他近20萬字約70篇的散文作品。文章短小精練,文字純樸自然,這些文章既展現了諸多名家的文學建樹,也勾勒了這些些名家的逸聞趣事。雖然說不上字字珠璣,但是讀來的確生動感人。在這個冰天雪地的嚴冬,在精神極度疲憊的時刻,欣賞著這些清新流暢的文字,感受名家的音容笑貌、學識風範,真的是如沐春風,讓我一掃萎靡疲憊的狀態。
之所以這麼激賞這些文章,除了作者的文字功夫和獨特的見識以外。更讓我感到親切的是,許多文章中涉及到的人物,都是我熟悉和喜歡的前輩作家。他們的作品、他們的人格魅力,曾經無數次感動和陶冶了我。蕭乾先生的散文集《一本褪色的相冊》,曾經陪伴我度過許多美好的夜晚,他和夫人翻譯的《尤利西斯》這部天書也曾經耗費了我大量的時光,真誠、善良、悲天憫人,是我讀蕭乾先生作品最深切的感受。
王蒙是開創新時期國內意識流小說創作先河的重要作家,他50年代創作的《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是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曾經和鄧友梅的《在懸崖上》、劉賓雁的《在橋梁工地上》劉紹棠的《西苑草》、宗璞的《紅豆》這些作品一起成為我年輕時模仿的樣本。而讓我最欽佩的是他能夠辭去文化部長的職務,專心從事文學創作這一不同凡響的舉動。
劉白羽曾經是我最喜歡的散文作家,他的《長江三日》等作品曾經讓我心情激蕩,熱血沸騰。剛健、雄渾、鮮明、飄逸,氣勢磅礴,這是劉白羽散文留給我的最深刻的印象,這些鮮明的特點我們隻能心向往之,想學得一點皮毛都不可能。因為我們沒有他那樣深邃的思想,沒有他那樣豐富的閱曆,沒有他那樣的開闊胸襟,對於他的散文隻能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著名的作家、評論家、翻譯家錢鍾書、楊絳伉儷被認為是中國知識界的符號之一,他們貫通中西的學問、睿智通達的智慧、寂寞自甘的人生態度,久為世人欽慕。錢鍾書先生的小說《圍城》和詩話《談藝錄》曾經是我最喜歡的書籍之一。《圍城》描摹人生,活靈活現;諷刺世態,淋漓盡致,文筆幽默而涵蘊深刻,令人回味不已。:“圍在城裏的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圍城》裏的這句話一直留在我的記憶裏。《談藝錄》這部詩話巨著,不尚空談,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縱橫比較洞見隱微,常常讓人豁然開朗。楊絳先生在《幹校六記》、《我們仨》中寫家人寫丈夫寫故人,寫世態炎涼,觀察細致、敘述平實、文筆不加修飾,自然流暢,是少見的散文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