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豹
海豹又叫斑海豹、港海豹,屬於鰭足目海豹科。
海豹一般身體粗圓、呈紡錘形,體重20~30千克。頭近乎圓形,眼睛又大又圓,無外耳廓,吻短而寬,上唇觸須長而粗硬,呈念珠狀。全身被短毛,背部藍灰色,腹部乳黃色,帶有藍黑色斑點。四肢均具5趾,趾間有蹼,形成鰭狀肢,具鋒利爪。後鰭肢大,向後延伸,尾短小而扁平。毛色隨年齡變化而改變:幼獸色深,成獸色淺。
海豹生活在寒溫帶海洋中,除必須產仔、休息和換毛季節要到冰上、沙灘或岩礁上之外,其餘時間幾乎都是在海中生活。海豹在繁殖期不集群,仔獸出生後,組成家庭群,哺乳期過後,家庭群結束。在冰上產仔,當冰融化之後,幼獸才開始獨立在水中生活。少數繁殖期推後的個體則不得不在沿岸的沙灘上產仔。以魚類為主要食物,也食甲殼類及頭足類。
北極海豹
北極海豹是一種群居的動物,一般以家庭為單位生活在一起,家長通常是一頭體重300公斤的雄海豹,由它來統治著50頭左右體重僅30~50公斤的雌海豹和它們的子女。由於海豹的毛皮質量非常好,在市場上極受歡迎,因而到20世紀初時,人們開始大肆捕殺海豹,使原有的數百萬頭幾乎被斬盡殺絕。後來受到保護,才使數量從近年開始回升。
二、鯨
鯨俗稱鯨魚,屬於水生哺乳動物,鯨魚種類繁多、大大小小、各式各樣。全世界的鯨類共有90多種,可分為須鯨、齒鯨兩大類:須鯨類,無齒,有鯨須,鼻孔兩個,像長須鯨,藍鯨、座頭鯨、灰鯨等;齒鯨類,有齒,無鯨須,鼻孔一個,像抹香鯨、獨角鯨、虎鯨等。
海洋中絕大部分氧氣和大氣,60%的氧氣是浮遊植物製造的。須鯨能殺滅浮遊植物的勁敵——浮遊動物。另外,齒鯨也有助於保持魚類的生態平衡。齒鯨就是以魚為食的大型軟體動物。
鯨的呼吸器官是肺,所以必須時常浮到水麵上來呼吸。鯨的食物以魚和貝類為主。喜歡群居,生活在海洋之中。
世界上現存的最大的動物是藍鯨體長可達二三十米。大多數小型的鯨我們一般稱之為海豚。
鯨魚的交尾繁殖季節是在冬末至初春進行。齒鯨的交尾方式是以雄鯨為中心組成由20~30頭雌鯨組成的繁殖群。雄鯨和雌鯨交尾後就不在一起行動了。
下麵我們來認識一下水中傑出的“歌唱家”——座頭鯨。1971年,美國生物學家對海上的一些座頭鯨發聲進行了分析,發現了極其特殊的聲音信號。原來這些座頭鯨經常發出一連串優美動聽、調子不一的婉轉聲。這些聲音延續了30分鍾,然後從頭唱起,其抑揚頓挫、輕曼悅耳的程度,可與鳥兒歌唱媲美。法國生物學家曾於夜裏在百慕大群島,記錄了上百頭“座頭鯨”參加的“大合唱”。鯨群發出的上千種音響,有婉轉的顫音、尖厲的吱口醜場、吼叫聲、嗡嗡聲、吱吱聲,很像一群大聲溫習功課的小學生在朗誦。專家們把座頭鯨曆年唱的歌加以比較,還發現同一年內年些鯨都唱同樣的歌,第二年方換新的。鯨每年洄遊返回出發地時,先唱去年在此地唱的歌,然後才換新歌。另外,即使相隔甚遠,大西洋百慕大群島的鯨和太平洋夏威夷群島的鯨唱的歌,初聽好像不一樣,其實仔細分析,歌的結構和變化規律都是相同的。如有的歌都有6個主題,有完全相同的樂段。這兩地的鯨肯定不會接觸,但唱的曲調如此相同,說明它們內在有一套等同的規律。
鯨的方向感非常好,遨遊大海時從來不會迷路,因為它們的頭腦中有1億多顆微小的細胞,能發出超聲波並且接收超聲波來給自己定方向。它們還能用這種超聲波在危難時及時通知其他鯨群來求救或是一起逃跑。這種超聲波能幫助它們遨遊大海不會迷航,也能及時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