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認識導彈(2 / 2)

戰術導彈采用了無線電製導、紅外製導、激光製導和慣性製導,發射方式也發展為車載、機載、艦載等多種,這些提高了導彈的命中精度、生存能力、機動能力。同時,各國著重發展戰術導彈的低空作戰性能和抗幹擾能力。

20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以後,導彈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為提高戰略導彈的生存能力,一些國家著手研究小型單彈頭陸基機動戰略導彈和大型多彈頭鐵路機動戰略導彈,增大潛地導彈的射程,加強戰略巡航導彈的研製;發展新型製導技術,進一步提高導彈的命中精度,研製機動式多彈頭。在戰術導彈方麵,出現了大麵積的更新換代,反艦導彈、反坦克導彈等以攻擊移動目標為主的導彈更是發展迅速。

3.液體燃料和固體燃料的優缺點

導彈能夠產生動力並進行飛行,根本的還在於導彈燃料的存在。導彈燃料對導彈的性能有重要的影響,其主要分為液體燃料和固體燃料。

液體燃料一般有液氫、煤油、酒精等幾種,由於導彈要在太空中飛行,所以除了燃料以外,還要在導彈體內加入氧化劑,一般是液氧。這些東西一般都要在低溫下才能保存,在發射前加注,燃燒劑和氧化劑分別貯存在兩個隔離的貯箱內,通過管路和加壓泵擠壓到發動機燃燒室進行混合燃燒,從噴管排出產生推力。液體燃料發動機結構複雜,成本較高,不容易維護。

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結構比較簡單,燃料體積比較小。複合固體火箭的氧化劑主要是高氯酸銨、五氟化溴等。燃料為硼氫化鈉、二聚酸二異氰酸酯、二茂鐵及其衍生物等。

某些密度小的金屬或非金屬,例如鋰、鈹、鎂、鋁、硼等,尤其是鈹在燃燒的過程中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每千克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高達1.5萬千焦,其是一種優質的火箭燃料,放出的熱量比氫多得多。

人們通常把這些金屬做成納米級大小微粒的燃料劑。例如,在火箭發射的固體燃料推進劑中添加百分之一的納米級鋁或鎂微粒,每克燃料的熱量可增加1倍。但是,這些燃料的缺點是:其中一些元素很稀少,並在燃燒時都涉及技術困難——冒煙、氧化物沉積等等。

固體燃料相對於液體燃料有個天然的優勢,液體燃料需要在發射前注入,而且十分慢,射程在3000~4000千米的導彈需要1~2小時的時間,這在戰時幾乎無法忍受。液體燃料一般都有毒,所以平時貯藏也很麻煩。固體燃料就沒有這麼麻煩了,隻要在生產時完成燃料填充,可以存放幾十年,不需要刻意維護。

當然有利也有弊,液體燃料更加好控製,造價也比較低廉,推力比較大。固體燃料燃燒速度不好控製。權衡利弊,液體燃料更加適合非軍事用途,比如大推力的運載火箭一般都使用液體燃料。而使用方便、快速的固體燃料成為軍事武器的寵兒。一般的戰術導彈都使用固體導彈。液體導彈現在基本上已經不多見了。

4.導彈的發射方式

導彈的發射方式指的是導彈脫離發射平台的方法和形式,簡單地說就是導彈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姿態起飛的。現在基本上有兩種方式:垂直發射和傾斜發射。

但是實際上,導彈在選用某種發射方式時,還要考慮很多種因素,比如發射平台及其行進速度、瞄準的要求、發射速度和反應時間等等。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火箭發射衛星的影像,火箭矗立在發射台上,點火以後首先豎直飛行一段時間,然後再轉彎,這種發射方式就是垂直發射。

垂直發射相對於傾斜發射有一個好處就是它的結構簡單,成本低;反應時間短,發射速度快;占用的空間比較小,隱蔽性好,載彈量大,這一點在海軍軍艦、潛艇等空間狹小的平台上尤為重要。

所以,現在的海軍基本上都采用垂直發射。當然這種方式在對付低空目標時需要快速的完成轉向,不是很靈活。

當然,采用傾斜和水平發射的導彈也有很多,這種導彈多為戰術導彈。這實際上主要是由於戰術導彈部署的空間狹小、反應時間短等不得已的原因。

例如,肩扛防空導彈的發射最隨意,但這是以犧牲導彈攜載彈頭的重量為前提的,而且由於戰術導彈體積和戰術動作的局限,都盡量簡化製導方式,其製導部件不可能太複雜,也就不可能設計成首先垂直發射,再轉彎尋找目標的形式。

雖然導彈垂直發射方式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但並不是說一種發射方式將替代另一種發射方式,究竟采用何種發射方式還是要看設計者對導彈的戰術要求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