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咆哮大洋——反艦導彈(1 / 3)

在現代海戰中,敵我雙方都裝備了大量的遠程反艦導彈,從而使得進攻一方爭取能在最短時間內發射大量的反艦導彈,給防禦一方以沉重的打擊,而防禦一方也力爭及時發現來襲目標,以及采取有效的反擊手段,挫敗對方的進攻意圖。這樣,就對雙方獲取戰鬥的突然性和時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艦艦導彈因攻防雙方平台速度相差無幾,又都處於一個平麵上,因此不易取得攻擊的突然性,從而使得艦艦導彈在使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製。

空艦導彈載機速度要比目標大得多,且發射空域廣,機動攻擊能力強,攻擊持續時間短,所以使用空艦導彈時,易於取得攻擊的突然性和時效性。在近年來海上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中,空艦導彈得到十分廣泛的使用。空艦導彈真正得到重視是開始於英阿馬島戰爭中“飛魚”導彈的卓越表現。

1.“飛魚”導彈

在1982年,為了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阿根廷和英國兩國在南大西洋拚命廝殺,這就是震驚世界的“馬島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法國建造的“飛魚”導彈的成功運用,讓人們對現代的海戰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在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空軍的兩架法製“超級軍旗”戰機以超低空飛行的方式,向英國當時最先進的驅逐艦——“謝菲爾德”號逼近。

“謝菲爾德”號軍艦的耗資驚人,艦上安裝了各種雷達探測裝置、反潛裝置及一些幹擾裝置。但這些都被低空飛行的“超級軍旗”給躲過去了,阿根廷飛行員在距離“謝菲爾德”號40多千米處發射了兩枚“飛魚”後,就掉頭返航了。“飛魚”導彈是一種典型的發射後不管的導彈。在發射以後,導彈會自動掠海飛行,僅有兩三米的高度。

當“謝菲爾德”號上的觀察哨用肉眼看見急速接近的“飛魚”時,反應時間已經不夠用了。於是,重600千克的“飛魚”戰鬥部擊中了這艘驅逐艦,沒過多久,艦上就燃起大火。船員經奮力救火無效後,隻好棄船撤離,剩下的隻是一堆在海上漂浮的破銅爛鐵。

價值2億美元的“謝菲爾德”號,被一顆價值20萬美元的“飛魚”導彈擊沉,國際上許多軍事專家都稱其為一個“新海戰時代”的開始。軍事專家還預計將來的海戰,不會再有軍艦對軍艦的大炮轟擊,而是在更遠的地方相互用導彈突襲。

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也使用了大量蠶式導彈襲擊伊朗的船隻,這是中國製造的“鷹擊C801”反艦導彈的岸射型。

2.美國“魚叉”空艦導彈

在眾多的空艦導彈中,美國的魚叉導彈可謂首屈一指,這是美國海軍目前主要的反艦武器之一,有空射型和艦射型。這種導彈由於采用了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射程可以達到102千米。

在同類武器中,“魚叉”是在實戰中使用最多的。

早在兩伊戰爭中,美國就使用該導彈擊沉了伊朗的護衛艦和快艇。1986年美國海軍發射了5枚魚叉導彈擊沉3艘利比亞巡邏艇和一艘護衛艦。在海灣戰爭中,沙特用這種導彈擊沉了一艘伊拉克布雷艦。

這種導彈和“飛魚”導彈采取的攻擊戰術相同,它們在飛行末端會突然躍升,然後俯衝奔向目標。因此,“魚叉”導彈的可靠性極高。同時,“魚叉”導彈還采用中段慣性製導和末端雷達製導,從而使其抗幹擾的能力較強。

魚叉導彈在發射前,載機上的探測係統就會將攻擊目標的數據輸入導彈的計算機內。導彈在發射以後,會下降至一定高度進行巡航飛行。在距離目標一定距離時,導引頭根據一定的方式搜索前方的區域。一旦捕獲到攻擊目標,“魚叉”導彈會進一步下降高度,貼著海麵飛行。在接近敵艦時,導彈就會突然升起,然後向目標俯衝攻擊,直至將目標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