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軍事科技得到快速發展。飛機的各項指標,如高度、載彈量等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地麵防空火炮卻對此無能為力。因為當時最大口徑的高炮射程不超過1.3萬千米,但美國裝備的高空偵察機飛行高度有2.5萬千米。
因此,研發射程較遠的防空導彈就勢在必行。此後,美國和前蘇聯都快速研製出了自己的第一代防空導彈。在這其中,前蘇聯的SA-2地空導彈最具影響力。這種導彈不但性能優異,而且實戰經驗極為豐富。
1.憤怒的“薩姆”——前蘇聯的SA-2地空導彈係統
前蘇聯的地空導彈被稱為“薩姆家族”,迄今為止已經從SA-1發展到SA-19,三代十幾個型號。
SA-2是薩姆家族中第一個聞名於世的型號,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實戰中擊落敵機的地空導彈。1959年新中國成立10周年之際,人民空軍擊落了台灣高空高速偵察機RB-57D,武器就是從前蘇聯進口的“薩姆-2”地空導彈。
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大量使用U-2高空偵察機侵犯中國、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領空,這種飛機飛行高度在2萬米以上,可當時的戰鬥機飛行高度隻有1.8萬米以下。
當美國人洋洋得意之時,“薩姆”導彈狠狠教訓了美國人。薩姆導彈最大射程54千米,最大射高3.4萬米,正是高空偵察機的天敵。1960年,前蘇聯使用“薩姆-2”首次擊落了U-2高空偵察機。1962年中國也用“薩姆-2”首次擊落一架U-2,一共擊落5架。
2.“薩姆-6”地空導彈
在越南戰爭中,北越軍隊用“薩姆-2”導彈擊落了幾十架美軍的B-52轟炸機以及數量眾多的戰鬥機,由此打響了“薩姆”導彈的威名。
但是,隨著作戰飛機性能的提升以及電子幹擾技術的出現,“薩姆-2”導彈就逐漸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因此,改進並提高導彈的各項性能就勢在必行。前蘇聯在“薩姆-2”基礎上研發的“薩姆-6”在中東戰場打出了“薩姆導彈”的又一次風采。
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美軍引以為傲的隱形戰機F117被南聯盟一舉擊落,從而使不老戰士“薩姆-6”再次震驚世界。
“薩姆-6”防空導彈(SA-6)是前蘇聯研製的機動式全天候近程防空導彈武器係統,蘇軍稱為“立方”,用於師級野戰防空作戰,主要用於攻擊中、低空亞音速和跨音速飛機。
該導彈射程為5~25千米,射高為0.06~10千米。SA-6的3聯裝發射架裝在履帶底盤上,機動性好,戰場生存能力強。
這種導彈的主要缺點是製導係統技術不很先進,采用了大量電子管,使其具有一定的不足,例如體積大、耗電量驚人、維修不便和操作自動化低等。
此外,SA-6的發射車上沒有製導雷達,隻有整個導彈連才有一部雷達車。一旦雷達車被擊毀,整個導彈連就喪失了戰鬥力。
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就是針對這個弱點,一舉摧毀了敘利亞部署在貝卡穀地的19個薩姆導彈陣地。
即使到了20世紀90年代後期,“薩姆-6”也是寶刀不老。在波黑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其都有出色的表現。在波黑戰爭中,一架F-16的飛行員剛看到雷達警告,飛機就中彈解體了。
3.俄羅斯S-300防空係統
1991年海灣戰爭中,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持續進行了稱為“沙漠風暴”的空襲。這場戰爭讓人認識到了防空體係的強弱,對國家安全的重要影響。
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經濟衰退,使俄軍工企業經費緊張。為了緩解這一困境,俄羅斯一些科技儲量較高的軍工產品開始出口,S-300就是其中之一。中國在當時較早引進了這一防空係統,從而有效地填補了中國遠距離防空的空白。
S-300防空導彈係統被西方稱為“怨言”,主要由研製了“薩姆”導彈家族的莫斯科火炬設計局研製,可謂名門之秀。S-300有多個型號,主要有陸軍使用的S-300V,國土防空使用的S-300P。S-300P係列最引人注目的型號是S-300PMU2以及在S-300基礎上發展的S-400.
俄羅斯人稱S-300PMU2為“驕子”,它搭載的雷達射程增加到了200千米,具有攔截戰術彈道導彈的能力。一套S-300PMU2係統一次可以發射48發導彈並攻擊24個不同的目標。
俄軍又在S-300基礎上開發了S-400,S-400可以說是世界上射程最遠的防空係統,它采用的新型導彈射程能達到400千米。
一個S-400型防空導彈係統的攻防能力能頂替三個S-300型防空導彈係統。與S-300型防空導彈係統相比,S-400型防空導彈係統在目標命中率、攻擊速度、抗幹擾能力方麵都有顯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