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專啃硬骨頭——反坦克導彈(2 / 2)

“短號”在白天的射程為5000米,晚上射程為3500米,超過了一般坦克的打擊範圍,射程的優勢保證了發射人員可以在較為安全的地區向坦克發動襲擊。

其飛行速度可以達到每秒420米,超音速飛行使得敵人難以躲避。它的破甲能力為1200毫米,足以對付坦克非正麵的裝甲。其機動性極好,“短號”導彈(連同發射筒)每枚重29千克,發射係統總重量為31千克。一個2~3人的步兵班組就可以攜帶一套係統進行機動作戰,而且可以非常方便地安裝在各種車輛上。

“短號”反坦克導彈雖然屬於反坦克武器,具有較強的破甲能力,但實際上卻是戰場多麵手,是為完成更廣泛的作戰任務而設計的。

俄羅斯軍事專家根據在阿富汗的實戰經驗和對未來戰爭的深刻分析認為,在任何作戰情況下,反坦克導彈在戰鬥中的目標隻有30%~35%是坦克和裝甲車。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反坦克武器都可以用作伴隨步兵作戰的輕型火炮,用來打擊各類掩體和野戰工事。這種多用途的要求,成為研製“短號”最根本的依據,對其技術性能的選擇有著直接的影響。

因此,“短號”反坦克導彈既可以搭載在越野汽車、裝甲車和坦克上使用,也可在地麵上發射,不僅用來對付具有披掛反應裝甲的新型主戰坦克,而且可用來攻擊各類野戰工事。

3.中國“紅箭”反坦克導彈

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係開始惡化。前蘇聯在中國北方邊境陳兵百萬,尤其是其強大的裝甲集群對我國的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因此,快速研製一種有效的反坦克武器成為當時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的反坦克導彈就是在這種國際關係日趨緊張的國際大環境下展開的。

1979年我國研製成功了“紅箭-7”反坦克導彈,它屬於第一代有線製導導彈,雖然和當時美、蘇先進的反坦克導彈差了一代以上,但是基本滿足了部隊對反坦克武器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我國又發展了“紅箭-8”和“紅箭-9”兩代反坦克導彈。

“紅箭-9”是我國最先進的車載重型反坦克導彈,也有在直升機上發射的型號。它具有射程遠、威力大、精度高,便於快速機動作戰等特點,是陸軍軍、師兩級反坦克作戰的重要火力。

它與其他反坦克兵器相配合,構成遠、中、近火力梯次,主要攻擊敵坦克和其他裝甲目標,必要時也可以用來攻擊敵鋼筋混凝土工事和火力點。

“紅箭-9”采用光學瞄準、發射筒發射、電視測角、激光指令傳輸、三點導向和數字化控製技術。發射後,射手要做的隻是始終將瞄準線對準目標,製導裝置自動發出激光指令,控製導彈飛向目標。

“紅箭-9”還配有熱成像係統,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裝填了導彈的發射筒重37千克,彈徑152毫米,有效射程6000米,射速為每分鍾2枚。

它采用串聯空心裝藥戰鬥部,最大破甲威力達1200毫米,可以擊穿世界上所有種類的現役坦克。“紅箭-9”反坦克導彈係統可以裝載在越野車、裝甲車、艦艇和直升機等各種平台上,通用性強。

雖然“紅箭-9”的各項性能較優異,但是由於整個發射係統過重,不適合單兵攜帶。因此,便攜式的“紅箭-8”還有一定的用武之地。

“紅箭-8”是我國的第二代反坦克導彈,也是我國目前主力反坦克導彈,通用性很強,單兵、裝甲車或者直升機,甚至是大街上跑的越野車都可以發射。

但是“紅箭-8”係列都是采用有線製導方式,不具備“發射後不管”的能力。最新型的“紅箭-8L”射程白天為100~4000米,夜間為100~2000米。它的命中率大於90%,能擊穿220毫米傾斜68度帶反應裝甲的均質裝甲鋼板。它的製導方式為采用光學或熱成像儀進行觀察瞄準,通過電視或熱成像儀測角,通過數字式控製器產生指令,由導線傳輸指令控製導彈飛行命中目標。

該導彈瞄準發射方式和俄“短號”導彈一樣,采用潛望瞄準,臥姿發射,便於射手隱蔽發射,提高戰場生存率,晝夜使用同一目鏡即可完成瞄準發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