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夏天的“吸血鬼”——蚊子(1 / 1)

它們總會“嗡嗡”的發出聲音,來回遊蕩。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隻要遇到它們,就免不了被其“咬”一口,而且,最可惡的是,在喝完血之後,還很有可能會傳播疾病。它們是誰?它們就是夏天的“吸血鬼”——蚊子。

明星名片:

蚊子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屬於昆蟲綱雙翅目蚊科,在全球範圍約有3000種種類。它們當中的雌性通常以血液作為食物,而雄性以吸食植物的汁液為生。吸血的雌蚊是瘧疾、絲蟲病、登革熱、黃熱病、日本腦炎等其他病原體的主要的中間寄主。除南極洲外的各大陸都有蚊子的分布的痕跡。其中,以庫蚊屬、伊蚊屬和按蚊屬最為著名。

蚊子屬於四害之一,雌雄難辨。它們的平均壽命都不長,雌性一般為3~100天,雄性為10~20天。雄蚊的觸角像絲的形狀一樣,觸角毛一般要比雌蚊的更為濃密一些。雄蚊口器已經退化,所以它們的食物大都是花蜜和植物汁液等,而在寒冷的極地,它們通過怎樣的方式來生存下去的,我們就不得而知了。而雌蚊因為繁殖的需要,在繁殖之後雌蚊需要通過叮咬動物,吸食它們的血液來促進自己體內卵的成熟。

蚊子的唾液中含有一種抗凝血和舒張血管作用的物質,能夠使被叮咬者的血液更容易地流到被叮咬的地方。蚊子叮咬之後,皮膚常常會出現起包與發癢的症狀。幾乎是每個人都有被蚊子“咬”的不愉快經曆。

其實,準確地說,我們應該說被蚊子給“刺”到而不是咬到了。因為蚊子根本就張不開嘴,所以也就不存在什麼咬了我們一口。實際上,它們是用6枝針狀的構造刺刺進人們的皮膚之中,然後,以此作為攝食的工具來吸食血液的,這就好比是平時抽血用的針。所不同的是,蚊子還會在刺進去的同時放出含有抗凝血劑的唾液來防止流出的血液凝結,這樣它就能夠不慌不忙美美地飽餐—頓了。

當蚊子吃飽喝足、心滿意足地離開之後,能留給被叮咬者的就是一個癢癢的腫包。但是,這種癢的感覺並不是因為蚊子的短針刺入或者是唾液裏的那些化學物質而引起的。

每隻雌蚊子一生可以產1000~3000個卵,它們會選擇在水上產卵兩天後孵化成為水生的幼蟲孑孓。它們食用同樣漂浮在水中的藻類,大概在經曆過4次蛻皮之後才成長為蛹,在水上漂流最終衝出表皮,幼蚊誕生。

蚊子是蚊媒疾病的重要傳播媒介,總體上可以劃分為三大類,一個是按蚊,一類是庫蚊,另一類是伊蚊。第一大類是按蚊它們廣布全世界,甚至是極地也有分布。是蚊科的第二大屬,全世界已知800餘種和亞種。中國有70餘種。它們是室內最常見的一種蚊子,一般被稱為家蚊它們成蟲的翅大多長有斑紋,灰色的身體,身體在停留的時候,能夠與停留麵保持在一定的角度不變,大多在夜間出來活動;

第二大類就是庫蚊,俗稱“花蚊子”,叮起人來十分凶猛,會傳播登革熱,有“亞洲虎蚊”之稱。花斑蚊不僅凶惡,而且善飛。一般的蚊子的飛行裏程隻有數十至數百米,最遠不會超過1~2公裏,但花斑蚊卻能夠飛行5~7公裏,而且速度極快,讓人驚訝的是,它們還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急轉彎、俯衝、前後滾翻、突然加速或減速等“高難動作”。它們成蟲翅大且無斑,渾身棕黃色,身體在停留的時候,與停留麵保持平衡狀態,是一種平行狀態,也大都在夜間活動;

第三大類是伊蚊,是典型的嗜吸人血的“家蚊”,伊蚊成蟲的翅膀沒有斑,身體大多是黑色的,而且夾雜有白斑,由於它們比較喜歡在大白天活動,所以,經常在室內或者是一些陰涼的地方,經常會受到這類蚊子的騷擾。

與一般的昆蟲一樣,蚊子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個部分。身體和腳又細又長。蚊子是一種多細胞生物大小隨種類不同,隻有一對翅膀,另一對特化為飛行用作的平衡杆。飛行速度約為每小時1.5到2.5公裏左右,每秒翅膀震動594次左右;這樣的大幅度振動,使我們在它飛行時能夠聽到“嗡嗡”的聲音。由於蚊子體表覆蓋著形狀和顏色都不同的鱗片,使蚊子的身體呈現出不同的顏色。這是鑒別蚊類的一個重要依據。它們翅脈上也長有鱗片,翅後緣有緣鱗,多在夜間活動,屬於夜行性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