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化學是健康的“大詞典”(1 / 3)

隨著國民經濟實力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人們在生活的各個方麵都更加注重健康問題,而人體中多種化學元素又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子。不同的化學元素在人體中有不同的功能,它們組成了人體中重要的生命有機化合物,進行著多種化學反應,維持著正常的新陳代謝,人體健康是體內多種化學平衡的結果。所以,了解人體中的化學元素、化學反應、化學平衡對人體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人體疲勞的秘密

疲勞,幾乎是人人都常有的生理觀象。然而,它卻使人討厭。因為它不僅妨礙人們繼續工作、學習,甚至在疲勞的時候,連看看電影、聽聽音樂的樂趣也沒有了。這是多麼使人掃興而又令人厭惡的事啊。那麼,怎樣才能消除疲勞呢?

要消除疲勞,首先必須弄清造成疲勞的原因。

在今天的人類社會上,人們生活的條件較之以前是大大優越了。家庭生活的電器化、交通工具的現代化,為人類提供了種種方便,真是又省時又省力,按理說,沒有什麼再給人造成疲勞的了。其實不然,疲勞仍然時刻襲擊人們的心頭。這是因為,造成疲勞的根本原因不單純是過度的體力消耗。

那麼,疲勞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心理作用是產生疲勞的原因之一。激烈運動以後,情緒鬆弛下來,疲勞的感覺會立即出現。但是從化學的角度來看,疲勞與碳水化合物的代謝有密切關係(圖4-1)。

人體各組織器官在進行緊張的生理活動時,一麵消耗大量營養物質,如三磷酸腺甙。這種高能量化合物的水解,是一種大量放熱的反應。而在運動時,肌肉纖維收縮,加速細胞裏的吸熱反應。如果人體肌肉裏所儲存的三磷酸腺苷很快消耗掉,又來不及補充,人就感到疲勞。

另一方麵,在激烈運動時,血液對肌肉所需要的氧氣會供應不足,那麼,肌肉細胞就必須調動葡萄糖的分解來產生能量。可是,葡萄糖分解的同時會形成許多代謝廢物(如二氧化碳和乳酸等)。這些代謝物在血液裏堆積到一定程度時,肌肉便不能繼續有效地進行活動,這一信息傳給中樞神經,中樞神經便立即發出應該休息的信號——疲勞感。

休息是消除疲勞恢複體力的主要途徑,其中最有效的是睡眠。人在睡眠中,一切生命活動緩慢下來,各組織器官處於恢複和重新積累能量的狀態。所以一覺醒來,疲勞多能不同程度地消除。倘若睡前能用溫水洗腳,睡時講究姿勢,並能排除一切雜念,安然入睡,醒後會感到精神振奮,如釋重負。

如果你的午餐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而蛋白質含量低,下午你會感到疲勞。那是由於碳水化合物促進了腦內具有鎮靜作用的化學物5-羥色胺的產生。經研究,蛋白質通過限製5-羥色胺的產生能抵消碳水化合物所致的瞌睡。所以,合理的膳食也可以幫助減少疲勞。過重的體力活動要消耗大量的蛋白質和糖,應注意加以補充。

科學小鏈接:

病態疲勞

病態疲勞指某種疾病引起的疲勞,如困倦乏力、少氣懶言、食納不佳等。這些現象常常出現在病前、病中和病後。病態疲勞出現在病前是種信號,預示體內潛伏著某種功能失調;出現在病中是種症候,表明體內某些病理狀態的改變;出現在病後,常說明體力尚未康複。

人體內的金屬元素

“人身上有許多金屬!”當你聽到這句話時,也許會感到吃驚,但是,這是事實。

人體內不僅存有許多金屬,而且它在人體中起著重要作用。比如鐵在人體內就居有重要的地位。在人體內,血有好幾種作用,但重要的作用還是帶送氧氣:把它從肺部輸送到人體各個組織中去,然後又把組織代謝產物——二氧化碳運回到肺裏,呼出體外。血液所以有這種功能,是因為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具有與氧和二氧化碳結合而又分離的能力。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主要原料。人體內有幾克鐵,其中有一多半都集中在血液裏,正是鐵提供了氧在肺與組織之間運輸的基本保證,否則人就會因缺氧而死亡。此外,鐵在人體內還能幫助人體“燒毀”碳水化合物、脂肪、其他有機物,供給人體活動所需要的熱能。成年人每天需要十五毫克鐵,如果在膳食中得不到必需的鐵量,那就會引起“營養性貧血”。人體需要的鐵質可以從動物的肝、瘦肉、蛋類、菠菜等食物中攝取。

鈣是人體內所有無機鹽元素中含量最高的一個。人體內的鈣90%集中在骨骼和牙齒裏,1%留在血液等處。鈣主要是參與骨骼和牙齒的形成。此外,還能夠防止神經感應性過高,減少肌肉抽筋現象;人體受傷出血後,鈣有助於血液凝固,以製止流血。一個成年人的體內大約含鈣一至二千克,每天應進食零點七、八克的鈣,才能滿足生理的需要。正在發育的兒童體內缺鈣,就會發生軟骨等缺鈣病症,影響正常發育;成年人缺鈣,就會造成牙齒鬆動、骨頭疏鬆等現象。

人體內有鈉和鉀。它們在人體內的重要功能是維持體內水的平衡、滲透壓的平衡、溫度平衡等。人體的這些平衡一旦遭到破壞,生理就會失調,以致發生疾病。所以,人們稱鈉、鉀為人體天平的砝碼。

人體內還有銅、鋅、鎂、錳等。我們知道,酶是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在人體的生理活動中,不同的酶有不同的作用。像澱粉酶能催化澱粉的水解(消化過程),產生糊精及麥牙糖。胃蛋白酶能促化蛋白質水解,使其產生多肽及氨基酸等等。然而這些酶有的是單純的蛋白質,有的還會有非蛋白質成分——金屬銅、鋅、錳、鎂。某些酶缺少了這些金屬,將會失去作用。

上麵隻是重點地介紹了一些金屬在人體內的作用,但人體內的金屬遠遠不止這些。比如,在人的大腦裏就有銅、錳、釩、鉬、鈷、鉍……二十餘種金屬。另外在肺中發現了鋰,在眼睛的視網膜裏則含有鈦、鉬等。科學家們雖然愈來愈多地發現了人體內的金屬,也越來越了解了它們的功能,但是還沒有揭開它們在人體內的全部秘密。

科學小鏈接:

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金屬

人的生長過程中,人們會經常進食受汙染的食物,吸入金屬粉塵、金屬蒸氣,有害金屬通過人體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膚粘膜進入人體。科研人員排出了潛在毒性較大的前10種金屬,順序為:汞>錫>鉛>鉻>鉈>銻>鋨>鋅>錳>銀。排在前幾位的均是重金屬元素,而重金屬元素汙染通常無色、無嗅、無異味,難以提防,而且,重金屬汙染物能被水生動物吸收並在體內富集,再通過“食物鏈”的傳遞作用,在最後進入人體前可富集成千上萬倍,構成可怕的威脅。另外,有害金屬還能通過胎盤影響下一代的健康。

防治重金屬中毒的食物

有些食物具有解毒、驅毒作用。綠豆是一種良好的解毒食物,對重金屬中毒有較好的防治作用,應在日常的膳食中多吃綠豆粥、綠豆湯、綠豆芽或其他豆製品。胡蘿卜不僅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而且含有大量的果膠物質,這種物質與汞結合,能有效地降低血液中汞離子的濃度,加速人體內汞離子的排除,有驅汞作用,經常接觸汞的人應常食胡蘿卜。紅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素,紅薯中黏蛋白和纖維素有阻礙鉛元素吸收的作用。另外,大蒜也能起到較好的防治鉛中毒的作用。經常與鉛打交道的人應常吃紅薯、大蒜。新鮮蔬菜都含有植物纖維,它具有加速排除體內有害金屬的功效,可減少糞便中有毒金屬對腸粘膜的不良刺激和吸收。

消毒常用藥物——酒精

慶祝宴會、佳節良宵、交際桌上、烹調食物、調劑藥物等等都少不了酒。酒是含有乙醇的飲料,乙醇俗名酒精,是一種能和水任意比混合的無色液體。它略有香味、略帶甜味而有刺激性,並能醉人。我們飲用的各種酒,含乙醇的濃度各不相同。啤酒含乙醇3%-5%,葡萄酒含乙醇6%-20%,黃酒含乙醇8%-15%,白酒含乙醇50%-70%,所以有的酒易醉人,有的酒難以醉人。

酒精有舒筋活血的功能。關節疼的人,如在晚上用熱水洗後擦幹,再用手蘸上著火的酒在關節疼痛部位用力揉搓幾遍,第二天疼痛大減或消失。當你用手去抓火苗旺盛的酒時,也不必害怕,因燃燒時,水分、酒精同時蒸發。水帶走了許多熱量,所以火勢雖太,強度卻不高。

另外,酒精還可以用來消毒,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可奇怪的是,在醫療上所用的消毒酒精是75%的酒精,純酒精反而不能殺菌。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細菌是一大類體積極小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細菌細胞的構造大致可分為細胞壁、細胞膜和細胞質,細胞壁的內側是由脂蛋白和磷脂所形成的細胞膜,膜內充滿著細胞質,內含能製造各種蛋白質的“小工廠”。而酒精具有很大的滲透能力,能夠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菌體內,使蛋白質變性,將細菌殺死。所以它是醫療上常用的消毒劑。護士給病人打針時,先用藥棉浸了酒精在打針部位擦一下,這樣就能殺死皮膚表麵的細菌,使細菌不能隨針口侵入而造成感染。此時,護士所用的酒精大約含乙醇70%左右。

然而,奇怪的是,細菌遇到純酒精(含乙醇99.5%以上)倒不會死去。這是因為當純酒精接觸到細菌後,由於純酒精的濃度很大,吸水性較強,一下子就破壞了細菌細胞壁的蛋白質結構,使蛋白質急速變性。變性後的蛋白質粘性增大,滲透壓降低,使酒精不能繼續擴散到細胞內部,故細菌雖暫時喪失活力,並不死亡。

把酒精稀釋到70%以後,由於它能緩慢地滲透到細菌內部,殺菌能力便大大提高。這樣看來,似乎酒精越稀,殺菌能力越強。其實不然。濃度小於70%的酒精,使蛋白質變性的能力又嫌太弱,故用70%的酒精消毒最為理想。可是,乙醇極易揮發,為了防止乙醇揮發使酒精濃度變小,降低殺菌效力,所以殺菌時應配製75%的酒精溶液。

科學小鏈接:

紅汞和碘酒不能同時使用

紅汞和碘酒都是外科醫生常用的消毒劑。但是,這藥房中的“近鄰”卻如“水火不相容”。所以,外科大夫處理病人傷口時,總是用了紅汞就不再用碘酒了。“近鄰”間的矛盾為何這般尖銳?這還須從紅汞和碘酒兩方麵來說。紅汞俗稱紅藥水,它是1%~2%的汞溴紅的水溶液。汞溴紅的結構中含有汞元素的成分。碘酒就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含少量的碘化鉀。當紅汞與碘酒相遇時,就發生化學變化,生成一種毒性較強的碘化汞。碘化汞能溶於人體的血液裏,使人牙床浮腫發炎,疲乏,頭痛,易怒,甚則戰栗,引起古怪的神經症狀,以至死亡。所以,在進行消毒時,不要同時使用紅汞和碘酒。

安全食用綠色蔬菜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人認為,現在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餐無菜,可見蔬菜在人們的心目中已占了重要的地位,這不僅因為蔬菜可使吃膩了肉類的人們轉換口味,而且還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如維生素、礦物質(鈣、鐵等)、蛋白質、脂肪、糖等,有益健康。

但是,在食用蔬菜時,人們必須警惕因蔬菜受農藥汙染而帶來的危害。最近,國內外報紙不斷報道因食蔬菜而導致農藥中毒的事件。

蔬菜中為什麼有殘留農藥呢?原來在給農作物施用農藥時,一部分農藥粘附或吸附在蔬菜的表麵,另一部分農藥落在土壤和水體中。殘留在土壤和水體中的農藥通過植物導管進入到根、莖、葉、果實中,並且隨植物的生長不斷的蓄積。

目前發現蔬菜上常見的劇毒農藥是有機磷類殺蟲劑。當人們食用被農藥汙染的蔬菜後,有機磷食進胃腸道後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並經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從而出現各係統的中毒症狀。中樞神經係統的中毒症狀表現為:全身乏力、頭痛、頭暈、煩躁不安、瞳孔縮小、視力模糊,甚至昏迷等;消化道症狀為流涎、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心血管係統表現為:心率下降、血壓降低或升高;呼吸係統表現為呼吸困難,甚至肺水腫;泌尿係統表現為小便失禁;皮膚的汗腺因分泌汗液增加而大汗淋漓。最後常因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或循環障礙而死亡。

食用農藥汙染的蔬菜而導致中毒的嚴重性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那麼,應該如何清除殘留在蔬菜上的農藥呢?

人們在食用蔬菜時都要用水清洗,有的還要去皮;還有的人用水較長時間浸泡,或者用中性洗潔劑、堿性水、稀高錳酸鉀水浸洗;還有的人先用清水將表麵汙物洗淨,放入沸水中2~5分鍾撈出,然後用清水衝洗1~2遍。這些辦法在去除表麵粘附或吸附的殘留農藥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如蘋果清洗後去皮,可以去除殘留的六六六農藥90%以上;菠菜加熱後可去除克菌丹農藥殘留的93%。但是,水洗、水浸法隻能去除表麵粘附或吸附的那些水溶性殘留農藥,而有機氯類脂溶性農藥是洗不掉的,用中性洗潔淨則可以部分洗掉,但必須要把洗潔淨衝洗幹淨。實際生活中,可以將以上幾種方法聯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