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雷達主要是用於引導殲擊機截擊敵方航空器,它的探測範圍一般低於警戒雷達,但是它的精度、分辨率、數據率卻都比較高。兩坐標引導雷達是不能測定目標的高度的,它所需高度參數,要由另外的測高雷達來提供。而測高雷達則是用具有水平方向寬、垂直方向窄的天線波束,在它的仰角上進行來回掃描,以測定目標具體高度。而“V型波束”引導雷達是早期出現的一種三坐標雷達,能在一次圓周掃描中同時測定出目標的全部坐標—距離、方位和高度。現在的新型三坐標雷達通常都具有多路發射接收通道和相應的多個天線波束,並且還應用電子計算機來處理繁多的目標信息,它的功能遠比一部兩坐標雷達和多部測高雷達配合工作先進,但是它的結構複雜,造價會比較高,如美國的AN/TPS-43型引導雷達。三坐標雷達一般采用平板陣天線,在外形上會明顯不同於其它雷達。
5.目標指示雷達
這種雷達能夠為高炮和地空導彈部隊提供防區內的全部空情,並提供目標的精確坐標,使各武器係統的瞄準雷達或其他瞄準裝置能迅速地捕獲到空中目標。它一般為中近程雷達,具有較高的數據率和精度。為了便於轉移,地麵目標指示雷達一般還都具有較強的機動能力,如瑞典的“長頸鹿”目標指示雷達。
6.對空情報雷達的發展之路
前文說過,1936年,英國首次將“本土鏈”的20部警戒雷達全部部署在本國麵向英吉利海峽的沿海地區,在二戰中一戰成名。到了20世紀40年代初期,美國和英國又開始著手生產精度更高的微波雷達,它就是早期的引導雷達和目標指示雷達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電子技術的日新月異,對空情報雷達的性能也在不斷改進。其探測距離和精度成倍提高,並且發展出了反幹擾技術,如當時人們研製了動目標顯示雷達和采用機械跳變頻技術等。60年代,人們又陸續開始研製出脈衝壓縮、頻率捷變、電掃描等新體製雷達,進一步提高了雷達的探測性能和抗幹擾能力。接著從70年代以來,對空情報雷達和電子計算機相結合,這時的雷達已經能夠自動探測目標並記錄、傳遞數據,自動地檢查與指示雷達部件可能出現的故障,自動改變雷達的技術參數,以適應目標特性和幹擾環境的瞬息萬變。
未來,對空情報雷達的發展趨勢將會是:進一步提高它的反幹擾能力和操作自動化程度;提高它探測“隱身”飛機和其它小目標的能力;三坐標體製和相控陣技術將進一步獲得廣泛應用。那種抗幹擾性能優越的多基地雷達,和可探測超遠距離低空航空器的超視距雷達等新型的雷達,也將在未來的時間裏取得難以想象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