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另辟蹊徑—無源雷達(3 / 3)

黑海新星—烏克蘭“鎧甲”雷達

這是烏克蘭研製出的一種讓美國人頭疼的先進雷達,早在伊拉克戰爭爆發以前,一度傳聞薩達姆政府從烏克蘭進口了這種先進雷達,美國為此大動幹戈,盡管事後證明這隻是虛驚一場,但仍然可以從中看出一點端倪—美國人對它十分忌憚,因為隻要有“鎧甲”注視之下的空域,任何隱形飛機都將無所遁形。“鎧甲”雷達係統是由烏克蘭特種無線電設計局托帕茲公司組織設計研發,這項研究計劃從1993年開始啟動,前後一共曆時8年,到2000年烏克蘭終於製成了他們的首套“鎧甲”係統。“鎧甲”雷達係統也被人們稱“鎧甲”被動雷達係統。

“鎧甲”係統屬於一種多站模式的雷達係統,它是種多站雷達體係的有機組合成的一個整體係統,隻要由3個雷達站組就可構成一個完整的作戰單元。而每個雷達站的設備又可組裝在一輛特別改製的6×6載重運輸車上,因此它的機動性很強。垂直網狀反射器、圓形碟狀拋物麵天線、周期對數天線和各種小通信天線,這些威力無窮的“法寶”全都巧妙集成在這一輛特別改製的車上,載重車也就搖身一變,成了一輛雷達天線車。

“鎧甲”雷達係統是一種技術十分先進的雷達係統,因為它的性能比你想象中的要行進得多,它竟然比俄羅斯的“維佳”、捷克的“維拉”-E多站模式雷達係統都還要先進。我們已經知道,“維拉”-E可同時探測和跟蹤200~300個空中和地(海)麵目標,對空探測最遠距離450千米。而“鎧甲”比它還要厲害,它可探測距離幾乎是“維拉”-E的兩倍—800千米,這是目前世界上人類研製出的同類雷達係統中探測與捕捉目標距離最遠的雷達係統。飛機使盡渾身解數,用盡一切隱形外形設計和隱形塗料,也隻是黔驢技窮,根本逃不過“鎧甲”雷達係統的法眼。

“鎧甲”雷達係統,不僅具有超遠距離的捕捉無窮目標的能力,還具有不可思議的目標識別能力。它早已備份了一個龐大豐富的多目標信號特征數據庫,數據庫裏存著300多種無線電發射器信號及每種無線電發射器信號另外又衍生出的500多種的特定信號。它的數字計算機處理係統可以同時對收到的40種不同目標信號輻射源的各種技術參數進行細致地測量、比對,並與它的自儲數據庫快速的比較、分析,使它能準確識別出各種800千米警戒範圍內的所有空中、地麵或海麵目標。

我們國家在2000年—“鎧甲”研製成功之初,就進口了4套“鎧甲”係統,該係統可以監視遠離中國大陸800千米以外的美軍衝繩嘉手納基地,甚至是日本本土的一舉一動。

4.漫漫長路—無源雷達的未來發展

無源雷達係統(尤其是那種利用外部非協同輻射源工作的無源雷達),將是今後10~20年雷達領域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隨著幾大國際通信衛星計劃的陸續實施,未來將有1000多顆通信衛星日以繼夜地在地球衛星軌道上運行。其中將有無數通訊衛星向地麵發射足夠高功率的射頻能量,地麵上所有地點均會同時受到幾個星載輻射源的照射,而這給無源雷達係統創造了優越的工作環境,有了這些星載照射源,無源雷達可以如魚得水地充分利用這些照射源進行目標探測和跟蹤。總的來看,未來的無源雷達將會在以下幾個方麵得到長足發展:

(1)擴展可用外輻射源的種類。外部的非協同輻射源從最早的電視信號、調頻信號,到現在的移動通信信號、全球定位係統衛星信號,以及將來所有衛星信號和其它一切可能的輻射源,都可供無源雷達選擇利用的外輻射源種類將越來越多,探測死角也將越來越小。

(2)雷達目標的傅立葉成像。伊利諾斯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已經通過實驗證實,完全可以用無源多基地雷達來產生飛機目標的合成孔徑圖像。利用不同頻率和不同位置的多部非協同輻射源發射機,就可為某個監視目標建立一個傅立葉域的稠密數據集合,隻要通過逆傅立葉變換就可以重構該目標的清晰圖像。

(3)不同平台無源雷達的組網。由於可供使用的外部非協同輻射源信號的種類繁多,這些不同的電磁波信號在空中占據了不同的頻段,同一目標在不同頻段的輻射作用下會表現出不同的雷達特性。因此,若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對目標的探測能力,我們可以將不同平台不同頻率的無源雷達進行組網,聯合作戰。

(4)無源雷達與有源雷達相結合。當外界進行無線電靜默或非協同輻射設備無法利用時,無源雷達就對目標束手無策。這時,就可以考慮將無源雷達與有源雷達結合使用。如以雙/多基地方式合理布設無源和有源雷達,每當外界電磁輻射不存在或無法利用的時候,就可以啟動這個方案—利用無源雷達接收己方布設的有源雷達的直射信號與目標作用後產生的反射信號來對目標進行探測。這樣,一舉兩得,既可以提高了無源雷達的利用率,又能大大增強有源雷達的隱蔽性和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