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隱形克星—反隱形雷達(1 / 2)

1.反隱形技術與反隱形雷達

隱形戰機主要采用各種與雷達針鋒相對的隱形技術,它和雷達是永恒的“對手”。由於隱形飛行物技術的日益完善,已經形成了壓倒性優勢的戰鬥力,各國為應對這一日益嚴峻的強大的極不對稱的軍事壓力,都開始重視研究反隱形飛行物技術。捷克率先宣布在反隱形飛行物雷達領域取得令人滿意的實效。

目前已經發展出來的反隱形飛行物雷達的技術精湛程度早已遠遠超過各種反射雷達,也遠遠地超過無源相控陣雷達。它的探測距離,探測精度,物體成像還原技術都是所有其它雷達根本難以想象和無法完成的。

反隱形雷達完全依靠接收空中電磁場的擾動電磁波信號來分辨和還原隱形飛行物的幾何尺度、顯示方位、高度和速度。同時,它還能還原出隱形飛行物的平麵圖形。雷達在工作的時候根本無須發射任何電磁信號,直接利用全弱電控製係統和工作係統工作,它的非金屬探測裝置和設備,以及良好的電磁波屏蔽措施,幾乎讓它達到完全電磁隱形標準,被敵方電子偵察的發現率為零,它根本不用擔心暴露自己行蹤,當然也不可能受到反幅射導彈的進攻打擊。

因為反隱形雷達根本不需要強大的電磁波發射係統,因而它沒必要攜帶那咱笨拙的電源供給係統,也沒有必要裝備笨重龐大的外置天線裝置,整個雷達係統的總重量僅有數百千克,方便靈活。

地麵型反隱形雷達探測距離很大,可達300千米,探測範圍為360度地上半球形空間。它可同時跟蹤若幹動態目標,並可根據作戰需要引導對應數量的導彈發射,具備極其強大的防禦性對空攻擊能力。

反隱形雷達屬於無源全電磁屏蔽型雷達,所以具備強大的戰場生存能力。在反隱形雷達的廣闊的探測範圍之內,所有在空中飛行的軍事及民用飛行物都無隱形可言。

當然,一切先進的設備在有它獨特的先進一麵的同時,還有它的缺陷一麵,在電磁領域的王國內永遠不會有十全十美的“常勝將軍”,有矛就有盾,隻有競爭完善才是永恒。

2.矛與盾的角逐—反隱形雷達“集結號”

(1)雙/多基地雷達

普通雷達是單基地的,它們把發射機和接收機都安裝在同一地點,而且還共用一個天線。而雙/多基地雷達則是將發射機和接收機分別安裝在相距很遠的兩個或多個不同地點上,可以安裝在任何地方—地麵、空中平台或空間平台上。它能極其有效地捕捉到一切雷達反射波,借助高速計算機標繪出空中隱形飛行物休飛過時留下的航跡,並預測之後可能的航向。

隱身飛行器之所以能隱形,它的原理在外形的設計上做到不讓入射的雷達波直接反射回雷達,這一招對於單基地雷達很有效果。但入射的雷達波雖然不會反射回原雷達,可是總會朝各個方向反射,總有一部分反射波會被早已布下的天羅地網—雙/多基地雷達中的一個接收機接收到。

美國國防部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研製、試驗這種雙/多基地雷達,啟動了非常著名的“聖殿”計劃,專門研究雙基地雷達。現在他們已完成了各種試驗,成功進行了接收機和發射機都安裝在地麵上、發射機安裝在飛機上而接收機安裝在地麵上、發射機和接收機都安裝在空中平台上等在不同地點安裝發射機和接收機的試驗。而俄羅斯的防空部隊也已經應用了這種雙基地雷達來探測預警那些可能入侵的隱形飛機。英國也已經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著手研製雙基地雷達,它主要用於英國本土的遠程預警係統。

(2)寬帶/超寬帶雷達

那種工作頻帶很寬的雷達被稱為寬帶/超寬帶雷達。隱身兵器通常為對付工作在某一波段的雷達投機取巧,可以有效避開那個波段的搜索,然而麵對覆蓋波段很寬的雷達布下的天羅地網,它就無能為力了。天網恢恢,它很可能被超寬帶雷達在某一波段中的某一頻率的電磁波所探測到。另一方麵,超寬帶雷達發射出的脈衝寬度極窄,具有相當高的距離分辨率,可探測到天際那邊極其微小的目標。目前美國正在這種研製、試驗超寬帶雷達,並且已經完成了運動目標顯示技術方麵的研究,將要進一步進行雷達波形等方麵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