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長波雷達
當雷達工作的波束的波長接近於飛機構件時,如飛機的尾翼、機翼或機身等構件時,這些構件就會起到天線的作用,開始吸收並反射這些雷達工作的電磁波。特別是當雷達的波長是這些構件尺寸的兩倍時,無線電波被吸收和反射的效率就會達到最高值。
(4)米波雷達
隱形戰機也有弱點,我們可以抓住它的弱點來讓它現出原形,它的外形設計和吸波塗層厚度與重量的限製,使它根本難以吸收來探測它的米波,因而使用米波雷達絕對可以探測出這些隱形目標。目前,在米波雷達方麵,發展較快的代表是超視距雷達。
(5)新型反隱形雷達
它的代表就是無源雷達,又稱被動雷達,它不發射電磁信號,而是通過接收隱形目標的電磁輻射信號來探測目標的位置。此外,還有多頻信號雷達,即能產生多種不同頻率信號的雷達。
3.隱形技術主要是對付雷達嗎?
空中飛行物的隱形技術是在傳統的偽裝技術上進行延伸和進一步向高級層次發展,隱形物體一般是用新的材料、新的設計和其它新技術對來探測它行蹤的雷達實行欺騙的技術。
在隱形飛機運用的新的隱形材料方麵,大致有兩大類:一 類是航天和航空兵器所喜歡采用的那種能吸收雷達波的材料,如碳纖維複合材料;而另一類是塗料,美國和日本都已經製造出這種塗料,它是用鐵氧體粉和氯丁橡膠等高分子材料合成的混合塗料,也可以用含有放射性元素“鋦”的塗料。當然,還可以在飛機上塗一種輕的塑料和樹脂,形成可塑性表麵,雷達的電磁波碰到後會就會被分解得無影無蹤。這樣,雷達發出的電磁波,或者受到用特殊材料做成的飛機、導彈外殼的分解抵消,或者受到塗層表麵的分解抵消,探測雷達就會失靈,完全觸摸不到天空中飛行的目標。
飛行物的隱形技術獲得的隱形效果還可以通過改變飛機、導彈的外形來加以實現,通過改變形狀,能完美地達到縮小雷達有效反射麵積的目的。還有一種達到隱形目的方法就是:采用激光設備替代一部分可被替代的電子設備,采用埋入式或再生式發動機,采用高速燃燒、熱量能急速冷卻的新型燃料等嚴密措施,最大可能的減少飛行物上的電子輻射和熱輻射,不斷提高欺騙雷達的隱身效果。
美軍現役隱身效果最好的B-2轟炸機,它的雷達反射截麵積竟然做到隻有0.1平方米,從雷達上看,它大致與一隻飛鳥相當,當然從空中掠過時,大多數地麵雷達還以為它是一隻普通的小飛鳥。
B-2轟炸機的隱身效果無疑是世界上最好的,但它依然有不易對付的對手—俄軍新裝備的“對手-GE”型雷達,這種雷達在眾多其它雷達“萬馬齊喑”的時候,卻能在200千米外捕捉到它那的鬼魅一樣的蹤跡,“對手-GE”型雷達最多可同時監視150個來犯目標,除了向攔截部隊提供精準的距離、高度等參數外,還能自動計算出來犯目標的相對運行速度,實現目標信息精確實時傳送。它采用的相控陣雷達天線經過精心思考和設計,整個天線係統由10個相互聯係的模塊組成,能相互自動調整工作模式,一旦其中有一個模塊發生了故障,整個係統能馬上進行“自我修補”而自動排除故障。係統內部的巨大容量的數據庫存有全球3.7萬個飛行器的外部形狀、頻率範圍和信號特征。每當它的相控陣雷達天線獲取可疑目標信息後,隻需經過極短時間的數據庫特征比對,就能判斷出目標具體性質,它的戰時反應速度極快。並且監視距離也非常之遠,連太空近地軌道上掠過的衛星也能被納入“對手-GE”雷達的監視範圍。
“對手-GE”雷達的機動性也很強,整套“對手-GE”雷達係統隻需要裝在兩台卡車上就可以完成快速轉移,最大機動行程達6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