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山多地少,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人均耕地麵積隻有0.54畝,人均資源擁有量綜合指數位居全國倒數第三位,屬於資源小省。“資源小省”加上浙江地處海防前線,國家對浙江的投資微乎其微,從1952年到1978年中央對浙江的投資總額僅77億元,工業基礎十分薄弱。但是改革開放30年來,浙江經濟高速發展,外貿出口迅猛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2004年浙江GDP總量突破萬億元大關;2005年浙江成為全國第一個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的省區;2006年浙江出口突破千億美元。浙江已實現了從“資源小省”到“經濟大省”的跨越,成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浙江經濟的飛速發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被譽為“浙江經濟奇跡”或“浙江經濟現象”。

諾貝爾獎得主道格拉斯·諾斯認為,“有效率的組織是經濟增長的關鍵,也是西方世界興起的原因所在”。“浙江經濟奇跡”的產生不僅依靠微觀層麵的產權製度改革與創新,更依靠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特色產業為支柱的產業集群這種有效率的產業空間組織在浙江的興起與快速發展。關於浙江省的產業集群,雖沒有連續的統計記載,但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的調研統計仍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數據。據1997年調查統計,浙江產業集群產值超過1億元的306個,合計總產值2664億元,億元以上產業集群的平均規模為8.71億元。據2001年6月調查顯示,浙江產業集群產值超過1億元的519個,超過60億元的25個,合計總產值約5993億元,億元以上產業集群的平均規模為11.55億元。據2005年4-12月的大規模調查統計顯示,截至2004年浙江產業集群產值超1億元的601個,產值在10億~50億元的202個,50億~100億元的46個,100億元以上的37個;產業集群工業總產值15826億元,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約為64%,億元以上產業集群的平均規模達26.33億元。產業集群以同類產品生產企業及相關機構在特定地理區域大規模集聚為主要特征,依托基礎設施、信息、技術及勞動力等資源的共享,形成龐大的配套分工協作、柔性製造和產業創新體係;其興起與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浙江工業經濟發展的顯著特色和創造浙江經濟奇跡的強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