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以要素市場的發育為支撐,以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地方法規完善為條件,進一步深化體製改革,再造體製優勢。

(一)加快市場體係建設,完善市場製度環境

健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按照國際通行規則、慣例和WTO的要求,切實保護各類產權權益、實現國民待遇,建立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要素市場。大力發展金融、證券、保險、人才、技術、產權交易等要素市場和資產評估、會計審計、律師事務、谘詢服務等中介組織;充分利用宏觀金融體製改革環境和入世契機,積極發揮發展以區域性產權交易中心為主體的地方資本市場,按照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培育和發展市場體係,突破企業發展的要素瓶頸製約;深化土地、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的流轉體製改革,實現現代市場體係建設和企業製度完善的有機結合。加快“信用體係”建設。加強信用法規、信用道德和信用監督三大體係建設。建立以企業經濟戶口為依托、信息技術為支撐的信用管理體係。進一步提高政府運作透明度,增強政府的公信力,發揮政府在建構社會信用體係中的主導作用,形成以道德為支撐、以產權為基礎、以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製度。

(二)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管理模式創新

1.繼續轉變政府職能

切實解決好各級行政主體“越位”、“錯位”和“缺位”問題。進一步明確和規範政府職責,強化科學管理,增強服務意識。充分發揮市場機製的作用,縮小、分解政府的管理權限和範圍,實現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合理界定各級政府、政府各部門的職能邊界,明確其職責範圍,避免因分工不當、責任不明導致政出多門、交叉錯位。實行政務公開,建立健全政府采購製度和建設項目招標製度,規範公共財政製度。充分發揮各類社會中介組織的作用,把政府的職能真正轉變到統籌規劃、掌握政策、信息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調控監督和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上來。

2.堅持“兩合一留”,優化行政管理模式

進一步理順行政區與開發區的行政管理體製。在堅持江北區塊現有管理體製不動搖的基礎上,繼續按照“費隨事轉”的原則,落實“收費歸濱江”的政策。完善行政許可監督機製,建立並聯集中、高效便捷、公開透明、協調順暢的行政許可事項網上審批係統,提高辦事效率。進一步爭取落實高新區有關市級管理權限政策,加大管理體製創新力度,傾力打造“科技特區”和“創新特區”。

3.加快投融資體製改革

發揮政府資金集中使用和帶動社會資金的作用,推行“投資、建設、運營、監管”四分開體製,全麵建設項目法人責任製、招投標製、合同管理製,完善財政投入的重大項目稽查製度。確立企業在競爭性領域的投資主體地位,做到“誰投資,誰決策,誰受益”。

(三)優化產業組織結構,提高企業競爭力

“十一五”期間,增強產業競爭力的重心是優化和創新產業組織,培育核心企業,重視大企業市場集中率,打造優勢企業集群。重構企業體製機製優勢,鼓勵企業上市,推動和引導企業開展以企業製度、治理結構改革為主要內容的“管理革命”,重塑經濟發展的微觀製度基礎。大力推進上規模企業逐步與現代企業製度和治理結構接軌,通過管理信息化和股權改革全麵提升企業的管理競爭力。以管理信息化推動管理製度化和規範化,實現業務流程合理化和組織結構扁平化。推動和引導企業發展以核心企業為主導的企業戰略聯盟,增強企業的規模競爭力。鼓勵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做強做大優勢產業,通過控股、參股、品牌整合、建立戰略聯盟等方式,發展規模經濟。提高大企業的市場集中率,促進企業從傳統銷售模式向現代營銷轉變,鼓勵和支持上規模企業進行品牌投資和組建自主營銷網絡,獲取經營上的規模效益。推動和引導企業展開垂直分工,積極鼓勵推進產業組織創新,鼓勵中小企業圍繞核心企業或龍頭企業進行整合,根據產業的價值鏈分工,推進優勢企業集群。引導和推動企業在產業層麵的共性技術研究開發,促進企業間縱向分工和差異化競爭,努力構築若幹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的專業化產業區。以集群優勢吸引國際產業和資本的流入,增強優勢主導產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