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促進經濟發展和滿足群眾需求為導向,以完善公共服務體係為重點,全麵提升公眾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健康素質。大力推動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進一步提高文明素質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幹部、教育群眾。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進一步增強全區人民的凝聚力和創造活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強化廣大市民的新區意識、首善意識、法律意識和公德意識,不斷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質;以文明城區創建為總載體,以優良秩序、優美環境、優質服務、做文明市民為重點,搞好文明單位、文明村、文明街道、文明社區、文明家庭等各種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努力在全區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培育一批文明示範社區,為“構築天堂矽穀,建設科技新城”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二)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滿足群眾文體需求

依托“和諧創業”的杭州發展模式,探索濱江新區文化發展思路,大力培育“平等、寬容,開放、多元,生態、自然”的科技城文化,全麵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的發展。深入持久地開展社區文化、樓群文化、校園文化、老年文化、廣場文化、節慶文化等健康文明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建設具有濱江特色的先進文化。完成文化活動中心、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遊泳館、動漫展示廳等標誌性文化設施建設。至2008年,全區至少建有1家較大規模的圖書銷售中心(新華書店),若幹家分店;2009年底前,完成區體育健身中心建設並投入使用;全民健身苑(點)覆蓋率達到100%;到2010年,區圖書館達到國家二級以上圖書館標準,人均公共圖書藏書量達到0.6冊;區文化館、街道文化站均達到省一級標準;全區經常性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達到全區總人口的48%以上;國民體質測試合格率達到85%以上。注重民族民間藝術傳承,加強不可移動文物和曆史文化街區保護;積極拓寬文化、體育多元化融資渠道,增強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努力使文化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加大對文化市場的監管力度,確保全區文化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打造“活動普及、設施先進、管理科學”的全區文化體育事業,使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三)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教育強區建設

全麵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擴大教育開放,建立起總量相對充足、結構基本合理、體製富有活力、環境條件優越、內涵和諧發展的現代化教育體係,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至2010年全區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教育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處於省、市領先地位。

1.發展基礎教育

進一步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入,整合優質基礎教育資源,積極推進江南實驗學校與杭二中教育集團合作辦學模式。全麵落實學習型社區、思德建設、名師名校、平安校園、標準化建校等基本工程,高質量、高標準普及“十五年教育”,等級幼兒園在園覆蓋率達到90%,優質義務教育覆蓋率達到100%;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實現小班化教育,建成省級示範初中3所,示範小學5所;優化師資結構,提高整體素質,“十一五”期間,全區幼兒園、小學、初中教師具有高一層次學曆分別達到70%、85%和80%;撤並全區24班以下的小學和12班以下的初中,創建標準化學校,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到2010年,全區中小學標準化學校達標率為100%;放寬辦學準入條件,支持民辦教育,提升教育水平;解決好國內外來我區創業、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努力實現教育公平;擴大教育的對外開放,加強區內、區際的合作交流,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努力創建“開放和諧、優質均衡”的區域型基礎教育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