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強化職業教育
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教育與培訓創新為手段,建立和完善以技能為本的就業培訓製度。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改善辦學條件,實現職業高中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達90%。至2010年,達到國家、省、市規定的職業高中辦學標準;進一步改革成人教育和終身教育,完善多層次的教育培訓網絡;大力實施就業與創業能力培訓,高技能緊缺人才培養,征地農民和外來務工人員培訓,現代企業教育培訓中心建設,職業資格認證,職業學校重點建設等六大方略;大力培養多層次的技能型實用人才,不斷提高職業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通過校企聯合的社會化培訓,提高公眾文化素質。
3.普及科學知識
樹立科學發展觀,推進科教興區;樹立科學發展觀,推進科教興區,提高公眾科技文化素質,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堅持科技創新與科技普及並重,大力開展科學技術普及;完善科普工作環境和製度建設,形成合力科普工作格局;探索科普工作運作新模式,建立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多元合作的科普運行機製;加大科普資源集成,鼓勵和促進科普設施(陣地)建設,推進科普工作信息化,到2010年,全區100%的街道、社區(村)建有科普陣地;加強科普與科技教育相融合,到2010年,區級以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技教育特色學校)達到10個;突出科普實踐活動,推進科普單位創建,到2010年,全區50%以上的社區達到市級以上科普文明社區;以爭創“全國科普示範城區”為載體,全麵提升區域科普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提高群眾身體健康素質
堅持預防為主,政府為主,農村衛生工作為主的方針,建立起布局合理、資源配置優化、層次功能齊全、整體效益突出的公共衛生體係和綜合醫療服務體係,真正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全麵推行農民大病統籌、政府推動、個人參與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覆蓋率達100%;依托浙江中醫藥大學的科研優勢,提高中醫藥技術水平,加強衛生人員特別是基層衛技人員的技能培訓,進一步提升衛生科研和醫療服務水平;深化醫療機構內部管理和運行機製改革,探索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法人治理結構和業務運作體係;鼓勵社會資本多元投入,建立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並存的新型醫療服務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