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推進企業集聚發展,優化產業空間組織

要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對符合產業政策和擁有關鍵技術的企業在工業用地上優先考慮,對分散布局的重汙染企業進行集中治理,對大能耗的企業逐步引導其轉產。要根本扭轉“村村冒煙”的分散、粗放的行業布局,以經濟開發區為核心的工業生產基地和企業園區為載體,圍繞某一龍頭產品(主要是終端產品)展開的各個分工鏈上企業的相對集中布局,各個企業既相對獨立,又相互分工協作,形成相對完善的分工協作生產體係。

(三)完善產業功能,建設中國五金名城

1.強化先進製造功能

要鼓勵企業積極引進國外數控機床、高精密專用設備等先進裝備,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情況下,通過多種渠道給進口設備企業給予減免稅、貼息等優惠政策,提高企業的技術裝備和製造水平。要在五金機械骨幹企業推廣應用信息技術、數字技術、新材料技術、高效節能技術、機電一體化等先進技術,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管理、計算機管理信息係統、計算機集成製造係統,實現企業生產過程和管理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提高五金機械產業的製造水平,增加五金機械產品的科技含量。

2.強化技術創新功能

要鼓勵企業從模仿性創新轉向自主性創新,從引進型研發轉向創新型研發,不斷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要引導企業增強合作意識,進行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實現企業之間的技術互補和資源共享,形成新的科技創新能力。要發揮國家級的浙江五金生產力促進中心的作用,繼續實施“科技架橋”工程。要引導企業廣泛采用國際標準,鼓勵企業通過對技術標準的研製,最終能夠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進而爭取形成行業和國際標準,打造國際性的五金機械產業核心競爭優勢。

3.強化商貿流通功能

要以科技五金城和骨幹企業拓展國內外商路為重點,加快五金機械物流中心建設,為五金機械產業發展提供商貿流通平台支撐。一方麵積極鼓勵有條件的、規模較大的企業進行品牌投資和組建自有銷售網絡;另一方麵要全力推進科技五金城的功能創新,促使五金城由傳統專業市場向現代商貿流通組織轉型。

4.強化人力資本開發與積累功能

要加快失地農民的技能培訓,引導企業開展職工繼續教育;要積極考慮在周邊縣(市)或在江西、安徽等鄰近省份設立勞動力培訓和輸入基地,建立健全永康市五金機械產業熟練工人儲備製度;要通過多種形式的人力資本開發與引進,為五金機械產業輸送高級管理人才;要優化整合各種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資源,建立多形式、多層次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育體係,為五金機械產業發展培養一大批懂機械設計、產品檢驗、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的專業人才,積極化解要素價格上漲帶來的產業發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