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2 / 3)

僅隔半年多,李振翩和夫人及其他幾位美國朋友來到了北京,實現了他多年來熱切向往返回祖國、看看新中國變化和發展的心願。幾天後,毛澤東在中南海書房裏,親切接待了這位五十多年前的摯友,他們用湖南家鄉話交談了一個半小時,暢敘過去的友情。當毛澤東講到“中國應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時,李振翩說,“自己當初研究醫學的目的也有這樣的雄心壯誌”。會見後,毛澤東還把自己菜園裏種的苦瓜和莧菜等新鮮蔬菜送到李振翩下榻的北京飯店,請他們夫婦品嚐家鄉風味。

返美後,李振翩積極籌辦並於1974年創建了美中醫學科學中心,同我中華醫學會密切合作,邀請我國醫學界人士赴美講學或參加討論會,為中美兩國民間往來和醫學科技交流做了大量工作。此外,他還是全美華人協會創始人之一,被選為第一屆全美華人協會華盛頓分會會長。

毛澤東與周世釗的情誼

在與毛澤東相知的許多平凡而又普通的朋友中,周世釗恐怕是與他詩書唱和得最多的一個。

周世釗在湖南四師和一師,曾與毛澤東同學五年半,兩人曾分別擔任過一師學生會教育研究部部長和文學部部長。在校期間,毛澤東以非凡的膽識與機智、特殊的領導和創造才能而著稱,而周世釗則以人品敦厚、待人赤誠以及在文學、詩詞方麵的造詣而為師友們稱頌。在1917年全校組織的“人物互選”中,兩人分別當選為第一名和第二名。

1919年第一次到北京回湘後,毛澤東居無定所,便找到在長沙修業小學教國文的周世釗,周立即給他聯係了在該校擔任曆史教員的職位。在五年半的同學生活之後,兩人又開始了新的同事生活。

在修業小學,毛澤東創辦了《湘江評論》,積極領導了長沙的五四運動。在毛澤東的帶動下,周世釗也積極參加了這些活動。兩人還共同指導學生辦了一個《小學生》半月刊,受到了長沙《大公報》的好評。

在修業小學,毛澤東和周世釗的生活特別清苦,而友誼則更加純篤了。兩人的住房僅一牆之隔,冬寒時節,毛澤東的被子單薄,寒冷難當之時,便卷起鋪蓋到周世釗床上同睡,共度難關。

秋收起義後,毛澤東上了井岡山,周世釗則繼續從事自己的教書職業。兩人一別就是23年。周世釗常常掛念自己的友人,並賦有一詩,其中寫到“九州明月係離腸”,反映了他對關山遠隔的朋友的深刻思念。當毛澤東在延安、重慶時,他常常冒著風險致函問候。

1949年,長沙和平解放後,一些老新民學會會員和教師聯名給毛澤東致賀電賀信,由已任湖南一師校長的周世釗領銜。毛澤東很快給周世釗回信,其中談到:“兄過去雖未參加革命鬥爭,教書就是有益於人民的”,“先為一師校長,深慶得人,可見駿骨未凋,尚有生氣。”如此評價,自然令老友周世釗歡欣無比。

1950年9月下旬,毛澤東特邀周世釗前往北京參加國慶觀禮。途經河南許昌,周世釗順口吟出了《五律·過許昌》一詩:

野史聞曹操,秋風過許昌。

荒城臨曠野,斷碣臥斜陽。

滿市煙香溢,連畦豆葉長。

人民新世紀,誰識鄴中王!

車到北京後,周世釗即將此詩贈給毛澤東。

六年後,毛澤東致函周世釗。信謂:“時常記得秋風過許昌之句,無以為答。今年遊長江,填了一首水調歌頭,錄陳審正。”

信中所說的“水調歌頭”,即後來公開發表的《水調歌頭·遊泳》。六年前得周世釗一詩之贈,六年後仍然念念不忘,二人感情之深篤,由此可見一斑。

1955年8月,毛澤東到湖南視察工作,周世釗陪同遊覽長沙嶽麓山,寫了題為《從毛主席登嶽麓山至雲麓宮》詩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