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果斯基是蘇聯文化曆史理論的創始人。1917年他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法律係和沙尼亞夫斯基大學曆史哲學係。1924年應科爾尼洛夫邀請,他來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後,對人的高級心理發展提出了文化曆史理論,為發展心理學做出了具有曆史意義的貢獻。他的文化曆史論從人類的種族和個體的心理意識發生發展兩個方麵論證了其基本觀點。
從意識的種族發生學上說,維果斯基指出:首先,意識是人類文化曆史的產物。例如,原始社會的偵察者在路旁做記號,起先是為了給本部落其他人標明道路的前進方向。然後,才成為指路標,成為自己和別人心理過程的標記。在這裏,首先是做記號,即在改變了外部環境的同時,也改變了自己的心理和行為。然後,通過交往和交際,記號成為人們之間的中介,成為人們雙方的共同機能。因此,他做出結論說,人的心理、意識,從發生學上說,就是人們在交往過程中以記號,尤其是以言語為中介的文化曆史的產物。也就是說,每一新的心理過程結構,最初總是在外部形成,而後“轉向內部”成為內部過程的結構。隻有這樣來理解人的心理、意識,才能克服把意識作為封閉在自己孤立的精神世界內的主觀心理學的缺陷;同時也克服了把人和動物的心理等同起來的缺點。
其次,意識是以言語為中介的意義係統。例如,以原始人結繩記事為例。結繩這件事之所以成為中介識記的過程,並不是結繩這一動作本身固有的,而是結繩的意義實現了記憶功能。因為結繩或做記號是標記意義的,是某一事物的代理者。當人們見到事先打好的繩結,就會記起這個結子所代表的那件事情或那個物體。詞是意義的基本的典型形式,詞的意義反映著人類對現實事物現象的概括,詞是有意義的,沒有意義的詞是不存在的。但是,詞義本身不是心理事實,隻有以詞義為中介的對世界的反映過程,才是心理過程,即心理事實。例如,人不僅看到某種直角的、白的、圍有線條的東西,不僅看到一個整體、某種完整的形象,而且看到一張紙、紙張。紙張是通過感性反映過程引起過去活動中得到的事物經驗和意義所意識到的。不認識紙張的人,就不具備這種意義。他知覺到的,隻是直角的、白的某種東西,而不是紙張。因為紙張是知覺不到的,紙張是由知覺折射出來加以概括了的意義這一反映過程的產物。人的意識就是在以這種意義(紙張)為中介的心理反映過程中形成起來的。
再者,人的意識結構是以意義係統為中介的,是各種心理過程結構之間相互聯係的機能係統。維果斯基認為,詞的意義不論何時都不是僅僅指出一個個的個別事物,它總是和標記它的一定係統相關聯。這是因為人類社會文化包括語言、科學等有思想形式和精神形式的意義係統。當人類個體占有這一意義係統時,就成為他的個體意識。所以,個體意識按其本性說,是社會化的。例如,“三角形”是幾何學的問題,隻有關於三角形的意義概括成為我的思考、理解和認識它的時候,也隻有這個時候的反映過程才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心理學研究的就是這種科學概念或者社會意識是怎樣成為個體意識的心理反映過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