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有些東西並不是越多越好,要想贏得他人的友誼,就必須懂得人際交往的藝術,掌握說話、做事的分寸。如果舉手投足都給人以一種“過分”的感覺,就會對你的人際交往產生嚴重的阻礙。
雷區2:交淺言深惹麻煩
《菜根譚》中有這麼一句話:“見人隻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很多沒有經曆過太多人事的人總是顯得十分單純,往往在與人交談的時候,不管對象是誰就先發泄一通,結果往往口不擇言,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和盤托出。殊不知,如果你遇到的是居心叵測的人,那麼你說出去的這些話就會成為握在他人手中的把柄,在需要的時候加以利用,你就會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也許有人會說“人心哪有那麼險惡,而且我覺得他(她)不是那樣的人”。所謂知人知麵不知心,也許你說得沒錯,但是身在社會,做人做事還是應當謹慎保守一些,否則總有一天你會說出讓自己後悔的話來。尤其是麵對那些認識不久的人,更不要一上來就稱兄道弟,家底全拋。
古時候,有一個叫服子的人,是個很了不起的人才。有一次,他的朋友向他推薦一個人,服子見了他之後,告訴朋友說,這個人有三個缺點。
首先,他見人便笑,說明他為人不夠嚴謹,凡事都不夠嚴肅;其次,你看他說話的時候,從來沒有提起過自己的老師,而是一個人在那裏誇誇其談,說明此人非常不懂禮儀;最後,交淺言深,我跟他是通過你才認識的,本來兩個人都不熟悉,他見到我後,卻什麼都跟我說,也不深知我人怎麼樣。這樣的人肯定會禍從口出。這樣的人絕對不可交,試想,下次他再見到別人後,同樣可能把你我之事和盤托出,雖然他無心,可是難免聽者有意。所以,我勸你也還是早點從這個人身邊離開。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曾說過:“交淺言深君子所戒。”所謂交淺不宜言深,寓意為對那些與己相交比較淺而且彼此又認識不深的人,絕對不可暢所欲言,直抒胸臆。否則,將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甚至禍患。
一個心理成熟、懂得社交技巧的人,絕對不會和初次見麵的人就“暢所欲言”,或許你心裏會認為他們狡猾、不誠實,但是這也的確是為人處世最基本的自我防護。畢竟說話是要看人的,隻有這樣你才能確定對方是不是真的值得你托付於心。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掛上一個防護的警鈴,對於那些相交不深的人,一定要注意別著了小人的道。
韻詩上大學後違背了父母的意願,放棄了醫學專業,而專心於創作。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遇到了知名的專欄作家淩晗,本著對文字的愛好,她們成了普通的朋友。韻詩經常會去請教淩晗。不久後一張刊登韻詩文章的報紙就送到了父母的手中。對於淩晗的幫助,韻詩銘記在心,有什麼事情總是去叫上她,甚至把淩晗介紹給了她所有認識的人。
但她卻不知道此時淩晗正麵臨著不為人知的困難,此時她已經拿不出什麼好的作品來了,創作的源泉幾乎枯竭了。而這時候韻詩卻把她最新的創作計劃毫無保留地講給了淩晗,淩晗心裏閃過了一絲光亮。她仔細聽完,不住地點頭,心裏不禁產生了一個念頭。
不久,韻詩就在報紙上看到了她構思的創作,文筆清新優美,但最後的署名卻是“淩晗”。韻詩說:“我痛苦極了,其實,如果她當時給我打一個電話,解釋一下,我是能夠原諒她的,但我整整麵對報紙等了三天,也沒有任何音訊。”
從那以後,兩個人也斷了聯係。有一次韻詩在圖書館碰見了淩晗,但僅僅是很有禮貌地握手告別。自那件事以後,兩個人停止了任何交往。
正所謂:“話到嘴邊留三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如果“交淺”的朋友就更莫要“言深”,況且,對於那些“交淺”的人來說,雙方彼此之間還不太熟,如果這時候你就去“言深”難免會讓自己處於一種被動地位。如果對方願意和你真誠相見也就罷了,如果對方心存惡念,那麼你還容易就會被對方出賣。
有位西方哲學家曾經說過:“我寧願什麼也不說,也不願暴露自己的愚蠢!”在人際交往中,任何人都有應該懷有防備之心。如果你隨隨便便就將自己有價值的信息透出給一個交情並不是很深甚至是陌生的人,隻會讓人覺得你很天真,很容易利用。所以,無論如何,你都要真正摸清對方的心思隻後再去衡量對方是否值得深交,這才是發展關係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