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美英蘇聯合開通北極航線(1 / 2)

自閃擊波蘭、征服法國之後,希特勒把目光瞄準了蘇聯。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不宣而戰,突然入侵蘇聯。盡管在這之前,蘇聯和英國的情報機關都向蘇聯高層發出了德國將要入侵的警報,但斯大林認為這是英國企圖將蘇聯拖入戰爭的陰謀,因此不屑一顧,根本沒有做好戰爭準備。戰事爆發後,措手不及的蘇聯在德軍強大攻勢下,節節敗退。

當晚,英國首相丘吉爾發表演講說,他的政府將改變過去一貫反對共產主義蘇聯的立場,對蘇聯進行援助,並呼籲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共同擔負起援助蘇聯的責任。

6月23日,美國代理國務卿韋爾斯也發表聲明,對德國侵略蘇聯表示強烈譴責。6月24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所有抵抗法西斯軸心國的國家,包括蘇聯在內,都將得到美國的援助。7月初,英國駐蘇大使克裏普斯與斯大林、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在莫斯科舉行會晤。

7月12日,英蘇簽署《對德作戰聯合行動協定》。

7月底,美國總統特使霍普金斯訪問蘇聯,與斯大林商討援助蘇聯事宜。8月初,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舉行大西洋會議,會議期間,兩人決定聯合致函斯大林,提議召開三國代表會議,商討援助蘇聯事宜。斯大林對此欣然表示同意。

9月24日至10月1日,美英蘇三國代表在莫斯科舉行會議,並簽署《對俄國供應第一號議定書》協定,規定從1941年10月1日至1942年6月30日美英每月向蘇聯提供包括400架飛機和500輛坦克在內的軍事援助,蘇聯則向美英提供稀有金屬等戰略原料。

會後,羅斯福宣布向蘇聯提供10億美元的無息貸款。

不久羅斯福又宣布蘇聯同樣享受《租借法案》所規定的所有權利。

與此同時,英美在1941年9月份就已開始將大批物資、裝備運往蘇聯。

當時通往蘇聯的國際交通線有三條:一是以海參崴為終點的太平洋航線;二是以黑海諸港口為終點的伊朗鐵路;三是以北方諸港口為終點的北極航線。其中第一、二條路線由於受到戰火、政治或是地理上的限製,運輸量微乎其微,因此美英向蘇聯運送物資的主要交通線就隻有北極航線了。

北極航線通常是指起點為冰島,終點主要是蘇聯北方的兩個港口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的航線,該航線從冰島至摩爾曼斯克距離約1800海裏,至阿爾漢格爾斯克距離約2200海裏,普通運輸船航行需10至14晝夜,其中阿爾漢格爾斯克港還有長達半年的冰封期。

沿途經過海域基本在北極圈內,氣候非常惡劣,終年嚴寒,航線上不時還會出現暴風、濃霧和流冰,夏季是極晝,冬季則是漫漫的極夜。如果在和平時期,這一航線是不會有航船通過的,然而在戰爭年代,為了援助蘇聯,盟國不得不選擇了這條充滿無數艱難險阻的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