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普利斯特列是英國著名的化學家,他於1733年3月13日出生在英格蘭約克郡利茲市郊區的一個名叫菲爾德海德的農莊裏。他對化學學科領域的研究基本都是圍著氣體而來的,對氣體化學作出了很重要的貢獻。
當時,科學家們把一切氣體統稱為空氣,普利斯特列曾經做過很多實驗去確定究竟有幾種氣體並反複驗證。他認為,在啤酒發酵、蠟燭燃燒以及動物呼吸時產生的氣體,就是早先人們所稱的“固定空氣”(實則二氧化碳)。他還對這種“固定空氣”的性質做了深入研究,後經過反複實驗證明,植物都是吸收“固定空氣”,放出“活命空氣”(實則氧氣)。另外他還發現“活命空氣”是一種可以維持生命的空氣,而且不僅如此,它還能使物質更猛烈地燃燒。於是,普利斯特列想設法製取這種“活命空氣”。
經過反複的試驗,普利司特列雖然並沒能製得“活命空氣”,卻發現了兩種新氣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後來他在此基礎上又繼續試驗,又發現了許多新氣體並分別將它們命名為“堿空氣”(氨)、“鹽酸空氣”(氯化氫)以及二氧化硫等。在此後的很多年中,普利斯特列始終致力於研究氣體,並寫成了《論各種不同的氣體》一書,大大豐富了氣體化學。
在有關氣體化學的研究成果中,普利斯特列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對氧氣的發現。1774年,他用一個大型凸透鏡(火鏡)開始對某些物質在凸透鏡聚光的高溫下放出的各種氣體進行反複的研究。他研究的物質中有“紅色沉澱物”(氧化汞)和“汞灰”亦稱“水銀燒渣”,也就是氧化汞。普利斯特列把氧化汞放在玻璃鍾罩內的水銀麵上,用一個直徑30厘米、焦距為50厘米的火鏡,將陽光彙集在氧化汞上,很快就發現氧化汞被分解了並放出一種氣體,這種氣體將玻璃罩內的水銀排擠出來,他把這種氣體叫做“脫燃素的空氣”。於是他運用一定的方法把這種氣體收集起來,開始仔細研究其性質。在研究中他發現蠟燭會在這種空氣中燃燒,火焰非常明亮。同時還發現老鼠在這種氣體中生活的很正常,甚至比在等體積的普通空氣中活的時間還要長。而且他還親自嚐試了一下,感覺這種空氣使人呼吸輕快、舒暢,這就是“氧氣”。
縱觀普利斯特列的一生,從他37歲開始從事化學研究起就一直致力研究氣體化學,直到終生。他曾分離並論述過的氣體數量很多,超過了他同時代的任何人。可以說,他是13世紀下半葉的一位業餘化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