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成德,以避嫌諱,改名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納蘭本作納喇,為金三十一姓之一。明初納喇星懇達爾漢據有庫倫葉赫之地,為部落長,內附於明。其後二百餘年,中國所謂“北關”者,即其地也。六傳至養汲弩,為容若高祖。養汲弩有子三人,其第三子金台什(或作錦台什),為容若曾祖。有女嬪清太祖,生太宗。葉赫故附明,清太祖崛起,陵吞鄰部,與葉赫積不相能。萬曆四十七年(清太祖天命四年,西曆紀元一六一九年)遂滅之,金台什死焉。金台什二子德勒格、尼雅哈(或作倪迓韓)降滿。太祖憫之,厚植其宗,俾延世祀。尼雅哈任佐領,屢從征有功,世祖定鼎燕京,予騎都尉世職,順治三年(西曆一六四六年)卒。長子振庫襲,其次子明珠,即容若父也。容若母為愛新覺羅氏,其家世不詳。(本節據《國朝耆獻類征》初篇九,采國史《明珠傳》,徐乾學《澹園全集》卷三十一《納喇君神道碑文》、又卷二十七《納蘭君墓誌銘》,韓菼《有懷堂文稿》卷十四《納蘭君神道碑》、又卷二十一《祭成容若同年文》。)
容若以順治十一年十二月(是年十二月朔,當西曆一六五五年一月八日)生於北京。(此據徐乾學《墓誌銘》,《續疑年錄》作順治十二年,誤。)時明珠年甫二十。容若為明珠長子(此據徐撰《墓誌》及《嘯亭雜錄》卷九),有兩弟,今僅知其一名揆敘,字愷功,少容若二十歲。(查慎行《敬業堂集》卷十七《愷功將有塞外之行,邀餘重宿郊園,賦此誌別》中雲:“憶子從我遊,翩翩富詞章。十三見頭角,已在成人行。”而慎行之初館明珠家,據《本集》卷八《<;〈人海集〉>;序》,乃在康熙丙寅。以此推之,愷功少容若二十歲。)容若十七歲以前之事跡,除下列一類籠統之考語外,別無可稽。
(一)韓菼《神道碑》:自少已傑然見頭角,喜讀書,有堂構誌,人皆曰宮傅有子。
(二)徐乾學《墓誌銘》:君自齠齔,性異恒兒。背誦經史,常若夙習。
(三)徐乾學《神道碑》:自幼聰敏,讀書一再過,即不忘。善為詩,在童子已出驚人之句。(中略)數歲即善騎射。
綜觀之,容若蓋自幼已敏慧逾恒,喜讀書,有遠誌。諷習經史,尤嗜詩歌,斐然有作。讀書之外,兼習騎射。在此十七年中,明珠方騰達宦場。明珠始官侍衛,繼授鑾儀衛治儀正,遷內務府郎中。任此諸職之起訖年,今不可詳。康熙三年(時容若十歲)擢內務府總管,五年授弘文院學士,六年充《世祖實錄》副總裁,七年奉命察閱淮揚河工,旋遷刑部尚書,八年改都察院左都禦史,十年二月充經筵講官,十一月複遷兵部尚書。明珠性格,蓋精明果敢,第乏學術,故使權招賄,無殊於尋常顯吏。此七年中,其興革之見於史書者,惟康熙十年八月奏停巡鹽禦史遍曆州縣之例一事而已。(《耆獻類征》采國史館《本傳》)然明珠頗知親附風雅(《熙朝雅頌》卷二有《明珠湯泉應製詩》一首,苟其不出捉刀,則明珠亦親翰墨者也),結交詞臣,延納名士,一時江南以才華顯著之文匠、騷人、詞客、學者,罕有不先後為其座上之賓。故後世《紅樓夢》索隱家,致有以十二金釵為指明珠館中所供養之名士者焉。此固半緣於容若與彼輩聲氣之相投,然使非明珠好客禮賢,一世倜儻,嶔奇之士曷能容身於其館第。以明珠崇尚風雅,當容若少時,或頗注意其學業。觀其後此館查慎行於家,使課其次子若孫而可知也。
明珠邸宅,蓋在內城西北。(《宸垣識略》卷八,內城西北屬正黃旗。又《敬業堂集》卷八言館明珠家,有移館北門之語。)雖不知其皇麗如何,要當與其豪貴相稱。又於玉泉山之麓營一別墅,名淥水亭(《宸垣識略》卷十四)。容若於其中讀書館客焉。淥水亭景物之勝,試讀以下之詩詞而可想見:
(一)朱彝尊《台城路·夏日飲容若淥水亭》(《曝書亭集》卷二十六)
一灣裂帛湖流遠,沙堤恰環門徑。岸劃青秧,橋連皂莢,慣得遊驄相並。林淵錦鏡,愛壓水亭虛,翠螺遙映。幾日溫風,藕花開遍鷺鶿頂。不知何者是客,醉眠無不可,有底心性。砑粉長箋,翻香小曲,比似江南風景,算來也勝。隻少片天斜樹頭帆影。分我魚磯,淺莎吟到暝。
(二)嚴繩孫《淥水亭觀荷》(《秋水詩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