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中國第一位愛國主義詩人
(約公元前340年—約公元前278年)
小傳
屈原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本名屈平,“原”是他的字。約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
公元前305年,被放逐到漢北,楚襄王即位後,他又被流放到江南。
約公元前278年,跳入汨羅江身亡。
他是一個愛他的國家、愛他的人民,追求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愛憎分明,不隨波逐流的詩人。
代表作品
《離騷》(抒情詩)
《天問》(詩篇)
《九歌》(11篇)
《九章》(9篇)
中學語文課文收錄
《離騷》
“童年”
故鄉秭歸的由來
屈原自幼聰明好學。有一個民間傳說:屈原小時候在鄉裏的學校讀書,常常是第一個離開書房,但是到了天黑的時候,他還沒回到家裏。家裏的人急壞了,姐姐出去找他,鄰裏們也到溪澗和後山裏幫著尋找,都沒有找到。晚上,屈原回到家裏,也沒有向家裏說明他究竟到哪裏去了。
第二天,姐姐女媭偷偷地跟在他後麵,才發現原來屈原放學後跑到一個天然石洞裏讀當時楚國的民歌。他聚精會神地看,低聲地吟詠,慢慢地被這些民間文學迷住了。當姐姐去找他時,竟然完全沒有發覺。後來,屈原逐漸長大了,便常常去找樵夫、獵戶、漁翁、蠶女、巫師和廟祝們采集民間歌謠,然後在那個溪畔的天然石洞裏記錄、整理、吟誦。
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種頑強學習、虛心向民間求教的精神,把這座天然石洞稱為“讀書洞”,而今這石洞已成為屈原故裏的一處著名的古跡。
“創作準備”
懷才不遇的愛國詩人
那時候屈原是楚國王族一員,自然待遇與眾不同。憑著自己的才幹和學識,屈原得到了楚王的信任。《史記·屈原列傳》中這樣記載:屈原曾為懷王左徒,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可見屈原也曾權傾一時,深受楚王信任。然而與當時腐朽的貴族所不同的是,屈原博聞強記、明於治亂、嫻於辭令,與那些終日貪淫享樂的紈子弟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楚懷王起初十分欣賞屈原的才華,也很信任屈原。有一次,懷王命他草擬法令,稿子還未寫好就被一個素來妒忌他的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看見了,就想奪去稿子。屈原立即義正詞嚴地對靳尚說:“國家機密你豈可先睹為快?”
悻悻的同僚自此懷恨在心,於是就在懷王麵前搬弄是非,挑撥離間。靳尚說屈原不守秘密,製定憲令之事已是人所共知,更談不上是什麼國家機密,而屈原總是誇下海口——“非餘豈能勝此大任”。一番狂轟濫炸兼施以讒詆之計後,懷王終於開始懷疑屈原的忠心,於是屈原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放逐。
屈原是一個非常有才氣的人。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他“博聞強誌,明於始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待實客,應付諸侯”,對內主張舉賢任能,對外主張聯齊抗秦,是楚國一位非常難得的賢臣。然而卻由於上官大夫靳尚的讒言,在懷王麵前誣陷屈原,懷王於是怒而疏屈平。這之後,楚國一再見欺於秦,屈原雖流放在外,但無數次諫楚懷王殺張儀,又勸諫楚懷王不要前往秦國與秦王相會,都沒有被采納。
屈原一生的成長之路是與楚國的命運息息相關的。他忠貞愛國,希望楚國強盛。但當奸佞當道,楚國政治日益黑暗、國力日衰時,他隻有用沉重的文字來抒發自己的滿腔悲憤之情。而恰恰是這些滿含愛國之情的深沉文字,奠定了他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