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作的誕生
center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使
在創作方麵,他有長篇小說《京華煙雲》,以及多部雜文集。《京華煙雲》反映舊北京社會麵貌,頗為生動,有較多的讀者認可。雜文方麵,他倡導幽默風格,被人稱為幽默大師。
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麵,他長期在美國大學裏講授中國文學、中國文化,如茶文化、飲食文化。尤其是在《吾國與吾民》中,他詳細向西方人介紹了中國老百姓的生活背景、種族、性格、心理、思想等方麵的特質,以及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麵麵,婦女、社會、政治、文藝等等,使外國人對中國有比較全麵的了解。
林語堂是個閑不住的人,他利用頤養天年的時間,又投入到《當代漢英詞典》的編纂工作中,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他親自主理編譯,忙裏忙外,直到發病住進了醫院。
巔峰之作
center和睦的家庭是成功的客觀條件
林語堂出生在人傑地靈的東南沿海一帶,那裏風景優美,與外國商人、傳教士接觸頻繁。他父親本人就是一個牧師,這對林語堂的開放、閑適、自由的性格有很大影響,而這些性格特征又促使他後來走上一條“外向型”人生道路,這條道路注定了他要成為一個溝通中西文化的重要人物。
林語堂有一個賢內助。他的夫人廖翠鳳出身殷實人家,他們本不門當戶對,但廖翠鳳一點不嫌棄林語堂家窮。相反,正當林語堂出國需要錢的時候,廖家慷慨解囊,成就了林語堂的事業。在婚後的長期生活中,廖翠鳳一直主動承擔全部家務,解除林語堂的後顧之憂。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家庭和睦、和諧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
趣聞軼事
center林語堂的嗜好
林語堂一生有不少嗜好,如抽煙、釣魚、吃、旅遊等等,對此,他曾有一段妙論:“人生必有癡,必有偏好癖嗜。沒有癖嗜的人,大半靠不住,而且就變為索然無味的、不知趣的一個人了。”
就說“吃”吧,他在他的成名作《吾國與吾民》中,曾為中華民族悠久的飲食文化而感到自豪。他認為應該認真對待“吃”的問題,公開承認“吃”是人生為數不多的享受之一。他常以自己生來就是一個“伊壁鳩魯派”的信徒(即享樂主義者)而自詡,說:“吃好味道的東西,最能給我以無上的快樂。”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最喜歡吃烤牛肉,他的原則是,不和自己的肚子過意不去,餓了就吃,直到真正飽了為止。有時半夜裏感到餓了,他也會到飯廳去吃東西。在這方麵,更為奇怪的是,他生病時,吃得比平時還多,甚至吃雙倍,他說,他的病隻有吃才會好。有一次,他給妻子寫信,風趣地誇自己驚人的消化力,他說:“我的肚子裏,除了橡皮以外,什麼都能消化掉!”
對腳的偏愛,是林語堂的又一特殊癖好。他認為“生活中最奢侈的享受之一”就是不穿鞋子。在北京當大學教授時,他喜歡穿著襪子,在係辦公室的地毯上行走。他覺得:“人的雙腳,即因為上帝為了叫人行走而造它們,所以是完美的。對於它們,不能再有什麼改良,而穿鞋是一種人類退化的表現。”湯姆斯·渥爾夫曾在《望鄉》一書中親切地寫道:“天使腳趾翹起,因為他生來就是如此。”
洗腳是林語堂的又一愛好,每次散步回來,總要洗一回腳。他還常常很風趣地誇獎自己的腳是世界上最幹淨的腳!他對女兒說:“我的腳是世界上最清潔的,有誰的腳,能像我的一樣清潔?羅斯福、希特勒、墨索裏尼……誰都比不上我!我不相信他們能像我一樣,每天要洗三四次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