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就讓我們看一看小說的基本情節:
侏儒奧斯卡出生在1924年,父親是個雜貨鋪的老板。
他出生的時候,思想就已非常成熟,對於父親想讓他長大了以後做商人的心願感到厭煩。
三歲生日那天,母親送給了他當時流行的玩具——鐵皮鼓,他便利用這個鼓作為掩護,有意從樓梯上摔下,決定不再長高,保持三歲孩子的身材。這樣,他便以三歲孩子的外表生活在市民中間,誰要是想奪走他的鼓,他便用尖銳的聲音喊碎玻璃,以表示抗議。
他外表是個兒童,內心卻十分成熟,他看到母親處於兩個男人之間的處境,看到她由於厭惡自己的婚姻大量吞食魚類,最終棄世而去。
他看到善於烹調的父親阿弗裏德興致勃勃地參加納粹組織,並且做了一個小頭目。
他用鼓去擾亂納粹組織在廣場舉行的慶功集會。當納粹組織對猶太人進行迫害的時候,猶太玩具商馬爾庫斯飲恨服毒自殺,奧斯卡從此失去了鼓的來源。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奧斯卡親眼目睹了波蘭郵局保衛戰的場麵,他還跟隨一個侏儒劇團到巴黎前線,用鼓和他具有的特異功能為前線士兵表演。
奧斯卡一直保持著三歲孩子的外表,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內心也發生了變化。他對家裏請來幫忙的瑪麗亞產生了愛意,而瑪麗亞卻把他看做小孩,嫁給了他的父親阿弗裏德,他恨父親奪走了瑪麗亞。
失望之餘,他走進母親曾做過懺悔的耶穌之心教堂,看到坐在聖母腿上的耶穌,他希望耶穌也能像他一樣把鼓敲響,但奇跡沒有發生,於是他自稱耶穌,做了一群抵抗納粹的“掃塵者”的首領。蘇軍攻占但澤之際,奧斯卡故意造成了阿弗裏德的死亡。埋葬父親的時候,他扔掉了一直掩護他身份的鼓,決定重新長高,擔當起父親和丈夫的責任。
戰後,他帶著長高了的畸形身材來到西德,試圖進入正常的社會裏,過一個普通市民的生活。他向瑪麗亞求婚不成,與護士相戀又不成。他做過石匠,當過模特兒,也組織過車隊,當過鼓手,成為富翁,但是畸形的身體使他不能得到感情上的滿足,無法成為一個正常的公民。
麵對現實,他又懷念起被他扔掉的鼓,想回到三歲的狀態。他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因此,他假稱自己是殺人凶手,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在這裏,他敲著鼓,回憶著上述的往事。
通過上述故事我們可以看到,《鐵皮鼓》就是以鼓和奧斯卡為線索,客觀真實地再現了曆史,探討了法西斯何以能在德國興起的原因,並且揭示了法西斯殘孽在20世紀50年代仍然存在的事實。
小說裏典型的小資產階級形象阿弗裏德,善良、憨厚,會烹調,但是他沒有主心骨,人雲亦雲這種人隻要法西斯一活動,很容易成為幫凶,他們是構成法西斯的一個重要社會基礎。這就是《鐵皮鼓》帶給我們的啟示。
趣聞軼事
center我等諾貝爾獎等了20年
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小說家格拉斯在獲獎後風趣地說,20年來他一直都在候選名單之列,這讓他常葆青春。現在,開始要逐漸老去了。他還表示要把部分獎金捐給他專為吉卜賽人設立的慈善團體。
德國各界也對格拉斯的獲獎大為興奮。媒體稱格拉斯在世紀末得獎,代表了世人對這個讓20世紀染血的國家的一種寬恕。有人則認為,這象征了德國人擺脫了戰後的罪惡感,逐漸成為成熟的歐洲成員。
早在20世紀50年代,君特·格拉斯的名字就為歐洲乃至世界文學界所矚目。1959年問世的他的第一部小說《鐵皮鼓》,通過再現已被否定和遺忘的二戰受害者及失敗者們回顧了當代的曆史,被認為是德國戰後文學時代的開端,成為德國20世紀文學作品的典範。除了《鐵皮鼓》之外,格拉斯還以他兒時曾經生活過的波蘭但澤為背景寫出了《貓與鼠》、《狗的歲月》以及《鰈魚》等小說,以此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這個最先被希特勒點燃戰火的地方。瑞典文學院稱格拉斯的文學作品“打破了德國曆史背負多年的禁錮,以嬉戲的黑色寓言描繪了曆史被遺忘的一麵”。有評論曾指出,格拉斯式的黑色幽默“讓人笑不出來時笑,哭不出來時哭,讓人從往事中看到現實,在現實中不忘往事”。
在談起從事創作的初衷時,格拉斯曾說:“促使我創作的最重要原因,一是兒時母親講述的故事,二是寧靜的家庭生活因戰爭而被打破。”因此,格拉斯始終以反映曆史為己任,並為此不懈努力。他認為,惟有如此,德國戰後文學才能得到廣泛承認。格拉斯在接受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前謙虛地說:“隨著我的三部小說的成名,我僅比同齡的作家早學了一些東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