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白額螽斯的產卵和孵化(1 / 3)

白額螽斯是非洲的一種昆蟲,在法國,普羅旺斯與朗格多克以外的地方都極少看到,它需要能讓橄欖樹成熟的那種充足的陽光。它們是不是因為受高溫的刺激才會有這種異於尋常的婚姻習俗呢?或者這種家庭生活習俗是不受氣候影響的?在寒冷的冰天雪地中的昆蟲是不是也如熱帶昆蟲一樣行事呢?

我向阿爾卑斯距螽求教,這種昆蟲在萬杜山高高的圓形山頂上定居,那裏一年當中有半年時間積雪。我原來做植物學考察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這種昆蟲,它肚腹肥胖,在綠色草叢中來回跳動。這時我需要這種昆蟲,郵局為我寄來了它們。依照我的說明,一個善良的護林人在 8 月上旬兩次去山頂上,為我捉到了幾乎滿滿一籠子距螽。

從顏色與形狀上來看,這種螽斯非常奇怪,身體下半部分是緞白色,上部有的是橄欖黑,有的是鮮綠色,有的是淡栗色。飛行器官僅剩下了殘骸,雌螽斯的前翅是兩片很短的白色薄片,互相隔開;雄性的前胸邊緣長著一對凹形的小鱗片,同樣是白色,但是這兩個小鱗片互相重疊,左上右下。

這兩個小鱗片是弦弓和揚琴,與葡萄樹距螽的發聲器很像,隻不過略微小一些;從外形看,山上的這種距螽也和葡萄樹距螽有些相似。

我不知道如此小的音鈸會唱歌,也不記得在本地聽過這樣的歌聲,雖然飼養了 3 個月,我什麼也沒有了解到。雖然它們都過著快樂的生活,可是始終一言不發。

這些顛沛流離者好像並不留戀故鄉那寒冷的山峰。山峰上生長著北方的虞美人和虎耳草,它們在那裏以什麼為食呢?是阿爾卑斯的早熟稻?還是塞尼山的堇花?要不就是阿裏奧尼的風鈴草?我無從知道。我搞不到阿爾卑斯山的花草,就用菜園子裏的天香菜飼養它們,它們一點兒也不遲疑就欣然接受了。

它們還吃瀕死的蝗蟲,輪流地吃植物和動物,甚至還蠶食同類。

假如我的阿爾卑斯居民中有誰步伐不穩、行動不便,它的同伴就會毫不猶豫地吃掉它。迄今為止,還不曾出現任何特殊的情況。這些都是螽斯類昆蟲的普遍習性。

距螽交配特別有意思,不經過任何前奏,突然就發生了,有時在地上,有時在網紗上。假如是在金屬網上,身上佩戴尖刀的雌螽斯就牢牢抓住網紗,承擔著丈夫的全部重量。雄螽斯背部向下,方向與妻子完全相反,它用多肉的後足長跗節撐在妻子的肚子上;用前麵 4 條足,常常還要加上大顎,抓住斜插著的那把尖刀,夾得緊緊的。就這樣,它們懸掛在奪彩杆上,在空中完成了交配。

假如交配是在地上進行,這對配偶的姿勢也不變,隻不過是雄性仰臥在地上。無論在哪裏交配,結果都是排出一粒乳白色的東西,這小東西看得見的部分的形狀與大小就好似一粒葡萄核。

這東西一放好,雄性立刻就溜走了。難道它會有危險?可能有吧,我隻看到過一次,的確是有危險的。

那雌蟲的交配,其實是在和情人展開肉搏戰。一對配偶,情人在尖刀上掛著,按照規矩從後麵交配;另一個就是在前麵被足按著,大敞肚子,手腳掙紮亂動,做著無用功,試圖抗拒凶悍的婦人。而新娘呢?

則是麵不改色,鎮定自若,小口小口地啃食新郎的肉。我親見了勝過修女螳螂的更加駭人的殘忍行徑。沒有節製的發情,食肉與縱欲同行,或許這就是古代野蠻行徑的殘留吧。

一般情況下,雄蟲比較瘦弱,一旦完成任務就急於逃走。被遺棄的新娘原封不動地待在那兒。20 分鍾後,它蜷縮成一團,品嚐最後的美肴。它把黏糊糊的葡萄核小心地一一拔出來,仔細地咀嚼、品嚐、吞咽下去。它吃掉這小核需要一個多小時。當吃得一絲不留時,它就會從網紗上下來,走進一群同伴中間。2 天以後,它就要產卵了。

事實證明,白額螽斯的婚俗並非因氣候炎熱而引起的一種例外,生活在寒冷山峰的螽斯類昆蟲同樣也有這樣的習性,並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還是來說白額螽斯吧。在前麵敘述的怪異行為發生不久以後,雌螽斯就開始產卵了。伴隨著卵的成熟,雌螽斯開始部分地產卵。母親用 6 條腿牢牢地支撐起身子,肚子彎曲成半圓形,接著把尖刀直直插進地裏。網罩裏的土地是篩過的沙土,比較鬆軟,所以產卵管很容易插進地裏,一直到了底部,約有 1 法寸深。它一動不動地產卵,大約過了 15 分鍾,它稍稍提高尖刀,腹部猛烈地左右擺動,產卵管交替做橫向運動,產卵洞被扒大了一點兒,同時從洞壁上刮下來的土就把洞填滿了。此時,為了壓實土地,它把半埋著的產卵管稍稍抬高,然後再猛紮下去,這樣連續反複多次。我們若是用棍子搗實垂直洞裏的土,它也是這麼辦的。產婦用尖刀左右擺動和用夯槌上下夯實,這樣交替行動,很快就把井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