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木蘭之心遠故國(1 / 3)

大恒朝,建興二十二年四月,位於其東北部的附屬國新羅爆發內亂,這一消息飛快的傳至大恒朝皇宮--天闊城。

此時,高坐在純金龍座上的大恒王朝第四位皇帝紀蕭翰正威嚴的靜望著大殿下兩派爭辯不休的朝臣。以兵部尚書為首的一些大臣皆認為應該出兵新羅,平定叛亂,安撫邊境。而以禮部尚書為首的大臣們則認為,新羅早有不臣服之心,此時,無需相助;如若此時助新羅平亂無疑助長新羅氣焰,為日後埋下隱患。這個爭論已經進行了一個早上,而高坐之上的明主卻始終未發一言。眾臣漸漸安靜下來,靜待皇上定論。

大恒朝的建興帝是位文武雙全,雄才大略的霸主。其軍事才能頗高,目光深遠;處事不驚,行事果決,登基二十餘年,使大恒朝已漸成鼎盛之勢。

而新羅一直為大恒朝的附屬國,也已有百年曆史。然現在的新羅王嗜殺成性,昏庸不堪,導致國內苛捐雜稅眾多,民不聊生。不僅如此,新羅內的官員也多受這位昏庸皇帝的戲弄,官民均苦不堪言。此次,新羅的一些大將軍,終於不堪忍受現在的君主,遂結盟打起了推翻新羅王朝的旗號。而其中被推為盟主的便是原新羅世襲定國大將軍王意勳。此人世襲了定國將軍的爵位,卻一直不被重用。懷有報國之心,身有報國之才,卻隻被君上要求去戍邊多年,枉費了一身武藝和文治武功。此次政變,他被推上了領導的地位,不僅因為其身份地位最容易取得更多將士的跟從,也同樣因為此人的修養品德、能力素養,確實被人看在眼裏,不得不佩服。

“新羅之變,已成必然,與其去浪費我眾將士的生命去打一場無益之戰,不如換個願意臣服的人來統領新羅,豈不是來得更容易。”建興帝終於悠悠開口,似乎說的輕描淡寫,然其實這個思慮已然在他心中盤桓數月。此時所言,已是其深思熟慮、權衡利弊後的結果,故而聽來輕鬆淡然。

“皇上聖明。”

一言必,最終的結論就這樣定了下來,大恒並未出兵助新羅平亂。而這位聖明的皇帝也沒有放棄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來選定一位更合適作為自己附屬國君主的人。對於新羅政變的盟主王意勳,他已然了然於胸,並且對此人的才能和行事作風很是欣賞,這也是他默許了這次政變的另一個原因。

三個月後,正在新羅反動盟軍與政府君陷入了短暫僵局的時候,一份來自大恒的密函送至了盟主王意勳的大帳之中。與此同時,一封封密函也先後送到了其他同盟大將軍的手中。大恒許諾,大恒願出兵助其攻下王城,但前提是盟軍推薦王意勳為新王,同時王意勳要將自己的長子送至大恒,以大恒先進文化禮儀教化之,助日後新朝建設發展。

王大將軍看著這封密函,悲喜交加。喜的是大恒出兵,不但使他們明正言順了,而且也解了現在僵持的局勢,使得軍民都能趕快走出戰爭的陰影。而悲的是,他僅有一兒一女,如今將自己的兒子送至大恒,說是為了教導,不如說是為了作為人質,來製衡他。思及此,一時百感交集。

“盟主,眾將軍在帳外要求求見盟主呢!”

“哦?快請!”他隱隱意識到事情已並非關乎他一人了。

眾位參加盟軍的將軍,已然商議定,進帳後同時跪在了這位定國將軍的麵前,“將軍,我們願以你馬首是瞻,還請將軍助眾將士百姓早日脫離苦難!吾等萬死不辭!”

“眾位這是做什麼,還請快快起來,我們從長計議,從長計議啊!”

然眾將軍哪裏肯起來,王意勳知道,此時必以國家為重,再顧不了許多了。

接下來,新羅的時局在大恒的幫助下,火速發生了變化。舊王朝頃刻覆滅,而新的王朝也在此時冉冉升起。建興二十三年初,王意勳亦被推上了新的王者之位,成立了新的王氏高麗王朝。

在這時,大恒派來了使臣正式頒發金印進行了冊封儀式,代表了大恒對其的認可。也同時派來了接新世子進宮的宮人。離別之際已至,無人能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