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走進第三方物流(1)(1 / 3)

模塊一 認識第三方物流

學習目標

深入了解第三方物流基礎術語,對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進行對比認識,了解物流企業的特征、類型。

了解美國、日本及歐洲各國現代第三方物流的起源、現狀發展、障礙與對策,對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前景有總體認識。

工作任務

能夠對第三方物流及物流企業進行初步認識和了解。

關鍵術語

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企業。

案例導入

UPS———全球第三方快遞巨頭的崛起

UPS———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1907年成立於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總部設在亞特蘭大。成立之初,UPS隻有一輛福特T型車和幾台摩托車,用來為西雅圖百貨公司送貨。現在,UPS已是世界最大的速遞和包裹運送公司,服務範圍遍布全球200個國家及地區,在全球擁有37萬名員工。

UPS開展中國市場的業務始於1988年。次年,UPS公司與擁有40多年運輸經驗的中國外運集團簽訂了代理業務合作協議,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到1996年5月,基於多年良好的合作基礎,UPS與中方合作夥伴中國外運集團共同在北京成立了UPS在中國的第一家合資企業———中外運北空UPS國際快遞有限公司。

快件和物流是UPS的核心業務,但在取得直航權之後,在中國內地開始大力推廣UPS的物流概念。UPS的期望是能夠開通10~15個乃至更多的航班,而UPS的強項不止是運輸,其旗下的UPS物流集團所能提供的信息、金融等配套係列服務,是其餘速遞巨頭難以企及的。

就中國地區來說,有很多從事快遞業務的企業在勞動力成本上遠低於UPS。UPS的優勢在於通過物流獲得更多的增值業務。目前,UPS涉及的領域已經包括供應鏈管理、運輸服務、零部件物流、電子商務、係統集成、企業資源策劃(ERP)、網絡服務、數字化文件傳輸、交易及支付解決方案、分配式信貸等。

事實證明,UPS在中國的戰略投資是完全正確的。UPS的國際遞送業務一直呈現逐年遞增的勢頭,而中國區的業務一直就是最亮點。2000年業務量與1999年同比增長45%,遠遠超出亞太地區的同比增長率15%;2001年盡管受“9·11”事件的影響,全球經濟發展勢頭減弱,但中國區的業務同比增長量仍然達到了令人驚歎不已的35%。2001年,UPS中國的業務增長速度是其預期的2倍,UPS中國的營業額達到2億美元。

國際上,物流被稱為第三利潤源泉。其中,第一利潤源是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第二利潤源是擴大市場占有率,提高銷售收入;第三利潤源則是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是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出現的一種新型的物流服務方式。自其誕生後,第三方物流以其能提高顧客服務水平、降低成本、增加企業柔性以及使被服務對象的主業更突出等優勢,引起業內人士、政府部門、工商企業、科研及教育等單位的普遍關注,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前景。經過20多年的發展,第三方物流已形成一個相對穩定而巨大的產業群,對社會宏觀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麵和層麵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任務一 第三方物流術語

1.1.1 物料

物料(Material)是指經濟活動中涉及實體流動的物質資料,是物流活動的客體。

1.1.2 “三流”

物流活動是人類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並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了剩餘產品,交換過程中物流便應運而生。商流、資金流是伴隨著物流活動的進行而同時進行的,被業界稱為三流:

商流,是物資在由供應者向需求者轉移時物資社會實體的流動,主要表現為物資與其等價物的交換運動和物資所有權的轉移運動。具體的商流活動包括買賣交易活動及商情信息活動。商流活動可以創造物資的所有權效用。

資金流(fundflow),是指在營銷渠道成員間隨著商品實物及其所有權的轉移而發生的資金往來流程。

物流,在我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的定義中指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1.1.3 物流活動

物流活動(logisticsactivity)是指物流功能的實施與管理過程。物流活動由物資包裝、裝卸、運輸、儲存、流通加工、配送、物流情報等項工作構成。企業物流活動的構成要素有六個,其中實現物質、商品空間移動的運輸以及時間移動的存貨是兩個中心要素,另外是使物流順利進行而開展的搬運、流通加工、信息處理和包裝等四個要素。上述構成也常被稱為“物流活動的基本職能”。它們對物流的順利進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